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佟佟的书架 BY陈思呈

(2013-12-27 09:40:43)

 黄佟佟其人:


    黄佟佟的官方身份是资深娱评人、女作家,而她的民间身份,其实就是一个九段八卦爱好者。
    比如说,王菲李亚鹏离婚的时候,她正坐在去长沙采访的机动车上,闻此消息,她激动得手机都拿不稳了,——*%……(*%,我问她,你一定得这么兴奋么?她眼望前方深情地说,兄弟啊你不知道,人一生有几次可以遇到王菲离婚中这是娱乐纪元啊……其实我挺羡慕她的,通过她才知道,一个人可以爱八卦爱到这么赤诚,这真是令人屎尿不及的幸福。
    这种对八卦、其实也就是对人的兴趣,使黄佟佟显得非常生动。读者看她的文章,会觉得她娓娓道来啊洞悉人心啊什么的,你们的这些印象我都知道,但我想说,她更有趣的地方在于她是一个非常糊涂的人。
比如说她随时随地都会把自己的手机弄丢,以至于过一段时间她就要上微博询问:买个什么手机好呢?这句话本身都成为一个段子了。但是她对于物质(当然也就包括手机)的爱好又是那么炽热,所以丢了又买买了又丢,镌而不舍地把这个过程持续下去。
    还有就是她的错别字,这已经是江湖上著名的一桩血案了。据说她文章的每一行都能有一个错别字,她害得编辑们扣的钱,完全可以给自己配备一个校对员了。有一次她写一篇小说,要说明一个人每年只回家30天,然后她就口口声声说那人一年有235天在外面。把读者们给累的,怎么算都不对,但又不敢相信黄作家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她很喜欢作家闫红,但她长期把她的名字说成“尼红”,被纠正了很多遍,不知为什么还是改不过来。如果她要跟某个读者介绍闫红,她就这么说:“有个作家叫尼红,她写了一本书叫《她们又谋生又谋爱》”天啊,闫红真的要哭了,你不但把我的名字说错了,你还把我的书名说错了啊!
     她经常把自己的辛苦工作解读为因为她身为一个金牛座实在太爱钱了,比如大家问寒冬腊月是什么成为你们起床的动力呢?黄老师赶紧抢答:“我一个鲤鱼打挺:走,赚钱去!”又比如说她一天连赶两篇稿外加三个采访。如果你问她,“你到底是要钱还是要命呢?”她就嗫嚅着不敢回答,回去之后写微博答:……还是要钱吧……可是呢,她又特别喜欢抢买单,这点大家都没意见,但她一边抢还一边喜欢侮辱对方:“我比你有钱!”你说这是知名女作家说的话吗?得情商有多低才说出这么伤感情的话呢?而且再说了,你刚才还口口声声地声称你爱钱胜过爱命啊?
     有次与佟佟一起参加某活动,主持人有事迟到了,主角尴尬地坐在台上自言自语。在台下的一干人等都在看热闹,只有黄佟佟看不下去了,包一甩说:我来主持吧,然后一个箭步就上台去了。我觉得她的那个背影,颇有一点传说中女侠的样子。
    总之,佟佟的活人,确实比她的文章更可爱。她说话,也确实比她的文章更有趣。她最适合的职业,其实我觉得不是作家,而是八卦访谈节目的主持人。
    说了这么多黄佟佟的趣事,我知道这与我们晒书架的主题无关。但是你要是知道一个这么糊涂又犯二的人,却那么用功地那么枯燥地读了那么多的书,这样的反差是不是有点让你意外呢?

 

(二)黄佟佟其书

   说到她的书,要严肃一点了。
   有天佟佟在我家翻书,我书架上多数书她都读过。翻着翻着她喃喃自语:咦,其实我挺爱看书呀,怎么总有一种不读书的感觉呢?当然了,这是她玩笑,人们会有一个错觉,觉得写八卦文章不需要太多的阅读量。记得有一次我建议她在专栏的结尾处引用一下外国现代派诗歌什么的,因为这样显得装逼一点,她很不屑地回答我:人民群众不需要掉书袋啊!
    佟佟在写了大量当代女明星的杂评之后,今年,她开始把兴趣集中于那些三四十年代从老上海流落到香港的明星艺人、旧人旧事。这一系列的文章后来作为专栏文字出现在每一周三周五的《南方都市报》上。在她的笔下,除了“复活”那些淹没在历史烟雾里的女人的命运,也复活了那个年代的各种民俗、社会风貌。
     比如说,北京正黄旗可以买下整条太子道的人家最后要卖儿卖女的,那时的舞女个个都识字,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圈里微妙的左右派之争……总之,那些一千来字的文章里,全是从历史浩瀚的烟波里打捞出来的信息。佟佟为此频去香港,不购物,一头钻进港大学图书馆(这对于一个金牛座真不容易啊),那里有很多珍贵的但不能外借的资料,她兴奋得像一头扎进次器店的疯子,能记则能抄则抄,实不行用手机偷偷地拍两页,孔夫子半年就买了三千多元的旧书,基本上,在买书这事上,她背叛她所在的金牛座,呈现了狮子座才有的大胃口。她是个资料收集狂,原因却最简单“如果说的是谁都知道的事,那人家为什么要出钱看你写?
       然后,这些或手抄、或复印、或港版、或佚传、或正式印刷、或地下出版……的书籍们,在黄佟佟的书架上,形成一个小型的专门图书馆。她是把这些资料全握在手中,才有底气写出这一系列的专栏的,李翰祥的《影海生涯》是当时最一手的记录,可是对照着蔡澜的散文来看才可以得出最客观的佐证,《时代曲流光风月》配合着央视的《百年歌声》才知道姚莉是多么可爱,胡蝶的自传再配上林海音的回忆录,石人的散文集你才能知道胡蝶晚年的奇情岁月,佟佟的阅读有两种方式。若用农具作比,一种是耙,一种是镐。先是耙,就是把所有相关书籍进行海量阅读,在整片土地都留下涉猎的痕迹,有深有浅,痕路凌乱。然后是镐。她选择了最有心得的一个方位,尽可能深地采掘。
这个采掘的过程很有点类似于侦探。比如说,在她对这些旧人旧事的资料收集里,她能找到一个个线头,一个线头就引向一个光怪陆离的旧日世界,各种各样的人生水落石出:原来,帅哥杜德伟的老妈竟是与周璇齐名的上海五大歌后,流落到香港兰桂坊卖小饰口的邵氏艳星余丽莎父亲竟是原来的国民党中将,和张爱玲打笔仗的潘柳黛原来到了香港后成了专门回答情色问题的南宫夫人……

     佟佟有种强大的专注力,当她做一件事,所有的其它事都变成与这件事相关的事。所以,所有其它的阅读也变成与她的写作有关的阅读。比如她看唐鲁孙写美食的文章,能看到三十年代第一电影皇后张织云的相关细节。她采访香港著名服装设计师刘培基,不问人人会问的他的好友梅艳芳、张国荣,而是问起令他爱恨交织的母亲,女作家孟君,因为那是五十年代香港的当红写手兼大美人,也是佟佟某一篇专栏中的主角。
    当然这种专注力也是有代价的。她的错别字就是代价之一。也许是写作过程中思想的奔跑使她来不及做任何收拾,但这丢抓大放小的风格正是她的寓言:在她决意做某件事的时候,便仿佛一个专心吃糖的小孩,十指乌黑在所不顾,全身心都在体味那一点甜,丝毫心思都不侧漏。佟佟的书架 <wbr>BY陈思呈

佟佟的书架 <wbr>BY陈思呈
同题问答:
藏书量?
答:没数过,房子小,过半年就要淘汰几百本书送给有缘人。

买过最贵的书?
答:五年前买旧版的《号外》,人民币五百,真心肉赤啊。

看不看畅销书?
答:偶尔,主要连旧书都看不过来,新书就顾不上。

有没有什么作者的书是你逢看到必买的?
答:张爱玲,刘瑜,毛尖,小宝,黄爱东西,赵赵,洁尘,韩松落,闫红……

佟佟的书架 <wbr>BY陈思呈


PS:

1\这个采访是思呈给新快报做的,见今日新快报B17版,我们为了这个采访一起玩了三天,吃了三顿饭。美美的照片是一个香港摄影师拍的,忘记名字了,反正也是给八卦杂志拍片的,其他图片是思呈在我家用她的破IPAD拍的。

2、之所以最近这么忙,就是为了写南都的《她从海上来》这个专栏,每周三篇,周一周二周三,希望大家多多捧场,多提意见。

3、她从海上来专栏集子是我下一本想出的书,我想把她做得美一点,不枉我跑香港跑得那么辛苦看书看得那么辛苦,欢迎图书编辑和我恰谈。

4、思呈很了解私下的我,知道我既事多又糊涂,最近待人待事不周之处甚多,请朋友们谅解,内什么,努力工作也算是为您业余八卦生活添过一点点小乐子,您就原谅了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