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个读书会

1、爱读书会的女人都是大女人
晚上和朱珠回程的时感叹董事长小麦真淡定,这么一个上百人的巨型派对,要联系的人事前这么多千头万绪的事,人风淡云清丝毫不见紧张,办得妥妥贴贴,而且事后还说自己得到最多,这人生境界……啧啧啧,后来一想,这不凑是我们读书会的女人们的风格么,一伙人办完事,到海底捞夜宵,若无其事闲扯章子怡,我一边困一边感叹这可个顶个都是大女人啊,,一个人的时候伊能独当一面,一伙人的时候各司其职,做事有章有法而且雷利风行,不扯闲章不忽悠,做事到位到点扎实,而且不居功,谁想得到我们之前只吃过一次筹备饭局,当时大家各领任务就干去了,花花菜订服装管帐,木子联系,姚远主持,颖荣娇声拉赞助,朱朱管礼品……(我不是管事的所以说不齐哈一定还有很多)我最懒,什么也没管,可我也知道大家都在辛苦地一声不吭在干活,只好默默在现场搬凳子以示请罪,还有各位善长仁翁的参与赞助,那真是没得说,大家没有任何别的,那都是给大女人们面子,也是给读书面子。
2、说说四个董事的邂逅
抄一段
“爱读书会”的章程
(2009-11-03 15:40:09)
“爱读书会”章程
会名:爱读书会。顾名思义,大家因为爱读书走到一起。
宗旨:快乐读书快乐聊
发起人:麦小麦、姚远东方、黄佟佟、曾敏儿
参加人:志同道合的读书人,不限男女、年龄、职业,只要有共同爱好、共同话题
时间:隔周二晚上7-9点
地点:暂时不固定,活动前通知,尽量选择市中心交通方便处
活动方式:
1、非饭局,有主持人的纯聊天。
2、嘉宾制,有条件时会请书作者或编辑担任嘉宾。
费用:目前AA,欢迎各位广拉赞助
活动流程:
先定下一本或数本书,并提炼出一个话题,如一次活动的主题是这样(纯属举例):
主打书《我的米海尔》
其他书《革命之路》
引申话题:中年男女的相处以及我们关于婚姻的思考
大家读书、思考,但不要求人人通读,只要有心得即可
活动时,主持人阐述当次话题,以及他本人对这本书及话题的观点意见(主持人轮流担任)
主持人引导讨论,人人发言,请勿走题
最后半小时讨论下次书目、话题和主持人人选,欢迎大家提出书目与话题并毛遂自荐或推荐主持人
后续工作:
各人博客宣传总结
2、有专栏有版面的欢迎报道或提及,但不作要求
很多年前,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还在希望杂志当编辑,扯皮条忽悠了当时文学杂志编辑小麦,正在闲散中的姚远东方、还有我的作者敏儿一起去了一趟大浦,别的人我也叫了,但是只有这四个人有空,你说这是不是缘份,我们一起去了那个远到不能再远的地方,旅行很愉快,回来还一起写了一本书,从此,友谊持结至今。
我们四个都是有性格的人,而且是有性格的女人,本来这样的四个女人是不可能有这么长久的友情,但我们四个人却真的可以愉快地呆在一起,干那么一点事,我想原因可能是我们四个人从本质上都是懂事的人,靠谱的人,能理解别人,愿意理解别人,愿意成全别人的人,而且在大家个性不同,又让这个小团体出动的时候很完美,有管外交的,有管内务的,有管风情的,也有管一身正气的,还有管同意的……我说不清这其中的关系,只能说这是缘份,也是福气,而且我们四个人都懂得珍惜。
再然后,过了许多日子的2009年11月的一个黄道吉日时,
麦董灵机一动,天机不可泄露,于是就有了爱读书会,有了这许多相聚的日子 。
3、人生有几个四年
抄录一段2009年的博客
爱读读书会(2009-12-04 10:50:08)
自从麦老师倡导成立爱读读书会的活动之后,读书会如火如茶的展开了,我因为事杂人忙,上次没去,这次去了,发现读书会人强马壮,个顶个的才华横溢。
周二时听了一晚上各位老师的发言,又一次深受教育。
因为讨论的是《正见》,所以其实是谈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女性们普遍表现了对佛教思想的认同,认为那是找到平衡心灵的惟二方式,而以慕容雪村为代表的唯物主义派则激烈地表达对密宗极其邪恶的看法,雪村老师说,正见就是一本心灵鸡汤,想想也挺有意思。而以玥晗为首的佛教徒则表达了对于佛教思想的捍守,不过,我的个人感受,真正的纯粹的佛教徒其实有一种让人心灵平静的强大气场,起码我听玥晗的发言时觉得非常舒服。
讨论非常激烈,想了很多,人生太短,要学的事情实在太多,所以,我自己是把人生看成一场修行,限于自己的资质,肯定是达不到最高境界了,但也没关系,能到什么境界就到什么境界,把自己搞定了,再论及其它。
人生观世界观这个事儿,还真得自己琢磨,至于想要说服他人,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刚开始的时候,读书会就是这么讨论书的。还挺有劲的。
爱读书会四年了,八十多期,嘉宾不胜枚数,有名作家名艺术家巨星大腕还有性爱专家摄影大师美容天后心理专家营养专家物理学家……参加过的人没有两百也有一百吧,我的感受是参加过其中的一期觉得平淡无其,可是只要你四年都坚持下来,你一定会有得着。起码我自已是。四年前,我还在花溪杂志,还在很努力地出我的第一本专栏小册子,2010年,《最好的女子》刚刚出来,爱读书会就特地为了开过两次读读会,一次是在花溪杂志的本部,一次是在南方周末,那时候的我,不名一文,诚惶诚恐,大月亮下清风中舒畅让我一直记到如今。
一个没有任何盈利目的只为兴趣而存在的团体就这样默默坚持了四年,而且还将坚持下去,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也算个小小的奇迹。来来往往,有那么多人,有些人走了,有些人又进来,可能招待不周,可能末必如愿,但我想,只要记得当初参加读书会是为了什么,你就不会太难过不会太生气?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调零。
这沧桑不定的人生,可是还好,你我还在,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