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莉莉是我的高中同学,15岁就认识了。
印象中眼睛大大的,走路一蹦一跳的,非常活泼,爱穿修身的连衣裙,花的粉的有蕾丝有可爱的花边,十几年后,她还是如此——所以,我常常觉得诧异,怎么岁月就没有在她身上留印子,怎么会让一个女人身上永远有一种少女的气质。
关于这个问题,我没有问过她,我们像两条河流,各自流往不同的地方,但流归流,彼此还在相互眺望,她常常担心我,我却从来没有担心过她,不担心她是因为我知道这个小女人身上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那种生命的力量。从第一眼看到她起,她总是春风满面,笑容可掬,一点点小事,都能让她笑不可抑,她对人极热情,后来果然当了一班之长,常常为这个跑上跑下,为那个做这做那,我觉得这个女孩好特别,她身上怎么就有那么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这能量让她充满了力量,她从学样走到报社,又从报社走到大学,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在不同的领域都交上了出色的答卷。她就是那种拥有神秘力量的人。
她的生活里,永远有闲适惬意的下午茶,永远有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永远有你想象不出来的好点子,然后,就有了这一本你想象不出来的浪漫温馨的书——《最好的时光》。
这本集子记录了唐莉莉同学这几年穿梭于时光中的感悟,文章中的内容有工作,有学习,有生活,有感悟……与她发表在媒体上的那些长篇大论比起来,我更喜欢唐莉莉信笔写下来的那些生活的小点滴,很私人,很唯美,很有情调。
比如“西塘月色座落于菊花塘公园的湖边,是一个茶酒楼,有建在水上的木质露台和木质餐椅。因为这个诗意的名字,昨天我预定了晚餐的位置。看微风吹拂的湖面,享柳树轻飘的惬意,感觉到人生其实是美的。”
又比如,“今天突然想起“由黛子”的那件衣,淡蓝色的,七分袖。我在广州买了两件,一件留给自己,一件送给了一个朋友。有一次我跟她同时穿上了这件衣服,并且都是配的白色牛仔裤。互相见到的一瞬间,我们笑了。生命中有些这样的朋友真好。”
再比如,“沉浸在平实、稳定的日子里,忽然之间我有些恍惚:哦,原来生活可以这样平淡、从容而精致!小小的情调,偶尔的俏皮话,对精致着装的欣赏,一举手一投足的风情,闻到卧室里的百合花香,对某一道菜、某一段文字精准的把握,红酒、黄酒常在杯中饮,生活真是惬意啊,悠游地人生着……虽然,虽然他们早就在湿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晚到了一点……”
这是一个在时光里兀自慢慢行走的女人,兰心蕙质,细腻丰富,热情开朗,但不乏自嘲,那种看透的智慧与充分爱透生活的热情交织出了一个特别有趣的女子。
孝贤在提到《最好的时光》这部片子时,用了一段很感性的说法:“生命中有许多吉光片羽,无从名之,难以归类,也不能构成什么重要意义,但它们就是在我心中萦绕不去。譬如年轻时候我爱敲杆,撞球间里老放着歌《Smoke
Gets in Your
Eyes》。如今我已近六十岁,这些东西在那里太久了,变成像是我欠的,必须偿还,于是我只有把它们拍出来。我称它们是,最好的时光。最好,不是因为最好所以我们眷念不已,而是倒过来,是因为永远失落了,我们只能用怀念召唤它们,所以才成为最好。”
永远失去了,所以这段时光最好,
永远怀念,所以这段时光最好,
永远认为当下最好,所以这段时光最好。
永远活在最好时光里的慢行女子,当然最好。
PS:这是我给老同学的书写的序,这本书是她的博客集,在我们这些写字出书只为钱的人看来,做这么一本书是费力又不讨好,但是她仍然坚持在做,很佩服她的坚韧,有些事,在于完成一个情结。
人这一辈子,又能有几个不肯放弃的情结呢?又能有几个人真的不肯放弃自己的情结,转而去实现她呢?
佩服莉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