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接点地气

杂事繁多,正是多事之秋,常想的事是去山里走走.
我是山里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寄养在我外婆家,我外婆家叫肠子冲,意思路只有肠子宽,可见偏僻,
我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宿舍的同学叫胡清,长得极美,有一次卧室恳谈会,她说她也是山里长大的娃,她说山里长大的娃特别有一种气质,具体什么气质忘了,反正我最后跟她成了极好的交心的朋友.
山里的孩子有什么特殊的气质呢?
我想可是就是那种对寂寞的抗争,对寂寞的容纳,以及最终要让内心生活形成车流,以踏平寂寞的努力,除了这些,还有与山中植物的共生共存,就是隔了这么多年,我依然还记得菜园边的蕨草优美的曲线,门前竹林的森然苍翠,以及春天来时紫色苜敍花甜蜜的芬芳……前几天去长沙,换了家酒店,正对着一排树,一进门就觉得内心舒服无比,子夜说,多和大自然在一起,能增长力量——所以,我老想着找人去白云山那家神秘的茶社喝茶,前边是脚下广州的红尘翻滚,身边是滚滚的绿浪以及山风……谈些什么都会开心吧……可惜不记得那家茶社叫什么名字了……
周五的时候,正愁这两天怎么打发,木每上线问我去不去刘荣的农庄?
我说太好,于是周六就成行。
没车的人,挤上刘敏同学的车,就出发了,在清远一个很偏的地方,从广州开车到要三个半小时,用GPS定位到桃源中学,还要经过一个绝美的桃花湖,历尽千辛万苦才算到了,又下着大雨,司机小姐可算是劳苦功高,刘敏真是我偶像,万大事崩于前绝不慌张,这是真正见过世面的人。
到了才知道,庄主刘荣原来是南都的记者,我还约他写过稿,两个人见面都不认识,他有我电话,聊来聊去,说起可以是在希望的时候约他写过模特——江湖混老,却早已记忆模糊。
住的地方类似青年旅舍,因为刘荣的农庄主要是为了做食材的,并不以旅游为主,他租下这块极偏远的,养的鱼,鸭、鸡、羊都是纯天然的土家用品,定点供到广州的人家,比市面上贵个两三成,不过,也值,不是么?至少安全。
十几个人,大大小小,去看鱼看鸭看鸡看羊,算得上是真正的亲子游,惭愧的是,我一直没有买车,都是噌车噌吃,如果没有一帮朋友帮忙,怎么去得成。拖家带口的,都是别人照顾我,一切尽在不言中。
刘荣宰了羊招呼我们,晚上喝了起码半箱他们自酿的娘酒,也没醉,有人打麻将到凌晨,有人聊天到天明,至于我,则一觉睡到天明——没有什么比得上在洁净的空气里的睡上一觉好的呢。
走的时候,还很舍不得,大大小小都舍不得。
孩子们都开心,因为终于有个地方让他们疯跑。
到深山老林里呆上一阵,呼吸呼吸那些绿色的空气,看看那些姿态各异的树,
心突然就变得很稳,
大约介就叫接地气吧
桂花马上要开了,桂花树下是吊起来的藤椅
二楼的远景
奔跑的少年
周日闲读,读的是《GQ》
近处的户,好多人都搬走了
这间小院子我很喜欢,虽然也是土砖屋,但格外干净
再破再旧的生活,也有人,也有心气,把它过得干干净净,
我挺佩服这样的平常人……
我想成为这样的人……
表笑我,我知道我做不到……
虽然做不到,但仍然心向往之......
大大小小,老老少少,
这是朋友的队伍,
穿粉红衣服的是我的偶像刘敏,
穿绿衣服的是我的另一个偶像子夜
从楼上往下看
鸭司令
一群人都是司令
刘荣同志的衣服,从南都记者,到开公司的大地主,人家这人生,谁与争锋啊……
这是他庄子的微博
挺好看的,
声明啊,做为报纸的人会把他的一切都化成报纸语言哈
八月份才开始接待第一批客人,
所以一切都是质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