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商报雪慧的书评:狂热是必需品
(2011-01-23 19:28:39)
标签:
杂谈 |
http://www.xmnn.cn/dzbk/xmsb/epaper/html/2011-01/22/content_282574.htm
黄佟佟何许人也?看到《最爱的男子》和《最好的女子》之前,我完全没有印象;看到这两本书之后,惊为天人,去网上搜索她的资料,只得一个模糊的轮廓;接着义不容辞地关注了她的新浪微博,从2009年8月开始,到我截稿之日,共发了2766条微博,浏览这56页的微博期间,我收藏了她转发的诗两首、亲笔文章一篇、搞笑帖一则、书评一段,另外收获了一首梁静茹翻唱的老歌《问》。
这个收集资料的过程令我惊喜连连,不得再一次心有戚戚地佩服她在《我为啥喜欢采访》里说的入心,“其实每一个采访对象当他坐到你面前的时候,都是命运推给你的一个缘份,去体验去学习去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个活生生的人生,真是一次一次的灵魂穿越。”
《最爱的男子》,五十个明星男子的人生况味,梁朝伟、林奕华、陈奕迅、张国荣、齐秦、倪匡、黄霑……;《最好的女子》,六十个明星女子的喜怒哀乐,邓丽君、林青霞、张曼玉、张艾嘉、朱天文……关于香港,关于台湾,关于人生,关于命运。
有读者读后感慨,原来八卦可以这样写啊,换一双眼睛看明星,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都有自己的辛酸奋斗、悲欢离合,读来回味无穷,对于明星不再苛求,于人于己都有悲悯之心。
文中这些颇有价值的八卦知道的人非常少,篇篇剑走偏锋,且血肉丰满。文字里隐隐透出亦舒的影子,遣词用句脱不开粤语的味道。当时还以为这个作者一定是一个香港老娱记。
刘德华的现实势利,刘嘉玲对记者的俾面(粤语,给面子),钟楚红和张曼玉的恩怨,赵雅芝的婚外恋,张敏落魄后的淡然,赵文瑄的自恋,黄子华与郑裕玲的绯闻……太多了,这些明星们的另外一面,黄佟佟写得练达落拓,毫不留情。
每一篇写一个人,只要有必要,她可以把这个人的出身、履历、情史、成名原因……所有过往一一道来,毫不含糊。这得需要多少年在娱乐界的积淀啊!要命的是,这些明星们,百分八十是她面对面采访过的。
她自己呢?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网络上的资料相当有限,只说她是湖南人,当过英语老师,1999年开始在广州杂志社当记者,给《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媒体供过稿,现在是《花溪》杂志社的编辑总监。
原来她不是香港人,只是在广州工作,所以对粤语味道的写作相当在行。那么为什么光写港台明星呢?我在她的微博上找到了答案,“从小胆小,怕得罪人,写娱评也只敢写港台的,小情小爱没有注意。大陆的一般只敢夸,就这还因为夸得不到位被粉丝骂,港台远嘛,可上次我写完黄日华,发给编辑,一拧头发现微博上居然有他,心中一抖,写娱评结束之日不远矣。揾食艰难啊。”
她爱死了亦舒,《在最爱的男子》里,总是把某男星和“亦舒的家明”(亦舒书里最完美男主角)进行比对,时不时会说“亦舒说……”行文风格也深受亦舒影响。
在广州媒体工作,见到港台明星的机会自然比其他娱乐记者多得多。她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会把自己埋到故纸堆里,细细研究明星们的陈年八卦。这些先天和后天的优势造就了她这两本书的精彩有料。
总的说来,她并不是我想象中的世外高人,就是个喜欢明星、热爱八卦的媒体人。可那谁谁不就说过么,天才不过是对工作、事业过度狂热而已。黄佟佟也许不算天才,但是要写好一本书,做好一件事,这种狂热当然是必需品。S11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