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往事

天气冷了,事务繁杂,难免内心纷乱,
通常我用来镇压内心情绪的是读弘一法师的晚晴记,
昨天晚上恰好收到闫红的书,
索性慢慢翻起来,一个晚上翻了三分之一,
翻着翻着,心里突然平静下来,
喔,原来你所有的情绪,所有的际遇,所有的尴尬,所有的感触,
古人都曾经有过,
“行迈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纵然是伟大的悲悯,读起来总觉得有点摇头晃脑的婆婆妈妈,但这正是《诗经》的伟大之处。剔除所有的幻觉,问心自问,我也不过是这样的凡人”
这就是闫红式的笔触,那是非常女性化又非常精到的笔触——她一边说的时候你一边想,是的是的,是这样的。
我想这也是闫红的书为什么可贵的原因?
她是真的用心阅读,用心体会,对这个飘摇的人世,她体贴入微又洞若观火。
我喜欢《诗经》里那些忠贞的中国字,每一颗都素白清净,而更喜欢闫红这样的读者,她把那些上古的情绪用七十年女子的才情又翻沸出新,一只笔纵横联扩,让你完全意想不到,
比如把林忆莲的《伤痕》扯来慢慢解说她心目中的《王风大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从陕北名歌扯到三哥哥凤英妹子再扯到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她用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女子最熟悉的一切因素来
呈现千百年来女子们的所遇所想所望所盼
这样的懂得,让人喜悦。
我特别喜欢序言里的最后一段,特此抄录一下:
这是一些多么美好的瞬间,现实难以如意,人性无法完美,但我们可以努力逼近不完美中的完美,这种逼近,比完美本身更有意思。
在荒烟蔓草的年代,出身于民歌的《诗经》,无意于给我们提供一个幻境,一个梦想,一个半空中的七重楼阁,但它诚实地提供了它所感受到的一切,让我们得以触摸到生活的质地,在粗砺与温柔间辗转,我们得知,千年前的心灵构造,与我们今天的,其实也没太多不同。
这是序: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6990550100fk3q.html
或是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791860&ref=search-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