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黎大爷VS梅大爷

(2008-12-13 08:37:33)
标签:

杂谈

黎大爷VS梅大爷        据说,陈凯歌为了帮助男主角黎明入戏,让剧组人叫黎明做黎大爷,让他培养旧戏班子里当红伶旦那舍我其谁的气势。

       《梅兰芳》一上映,黎大爷备受质疑,原来选角时对黎大爷的质疑多停留在外表,高大体壮,从无戏曲经历,如何演活这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伶界大王,现在的质疑则多半在内里,尤其在孙红雷(有点雷,有点过)章子怡(不过不失)陈红(有点过)一众老戏骨和余少群那光彩照人的少年梅郎的映衬下,黎大爷的戏更是显得迟缓生硬,更兼拘谨与焦虑。

     公道地说,拘谨与焦虑与其说是黎明的,不如说是陈凯歌,章子怡那句“其实导演也很为难”言外有音,在梅家后人严密的监督之下,“走下神坛的梅兰芳”(陈凯歌语)不用说是不可能,到了后面简直成了坚强不屈的地下党。而迟缓生硬则是黎明自己的,话又说回来,他哪个戏不是以木取胜.黎明曾在演戏之前就傻乎乎对人说“我不演梅兰芳,我就是梅兰芳”,这句话用来给自己壮胆还行,说给外人听,蒙谁呢你!

  不错,两人确是成名甚早,台前众多粉丝、风光无限;内心也同样敏感、封闭,少自信,外表同样儒雅,要不然梅家也不会选中黎明。但黎明的“儒雅”是敏感的防卫,是少年成名的骄傲.他7岁去香港,14岁到英国,1986年出道时也颇受过点苦,卖过大哥大,酒廊唱过歌,不过捱了不到四年他便一炮而红;而梅兰芳的儒雅则更多的是梨园岁月浸淫下的世情练达,3 岁学戏,19岁成名,当年梅兰芳的姑姑对他的评价:“言不出众,貌不惊人!”貌不惊人的梅兰芳要变成倾国倾城的梅郎,其中的机遇遭际可想而知是不足为外人道也,梅党最讳言的是梅郎的出身,他的开蒙戏是在朱小芬(梅父弟子朱霭云之子、梅兰芳的姐夫)的“云和堂”学的,与表兄王蕙芳并被誉为“双璧”,有“兰蕙齐芳”之说,但后人出于敬重常常不提,早年《申报》主笔赵叔雍曾说:“畹华(梅兰芳)的为人,真如出污泥而不染,关于云和堂的事,大家以为不提为好。”梅兰芳做人之周到细致温和退让直逼“一代完人”,而黎大爷,大家都知道他在香港娱乐圈以“寸”和“窜”出名。

   国家京剧院的男旦刘铮曾深有感触地说戏曲演员之苦:“是最有欲望的一群人,又要克制又要张杨,真是拧巴”,黎明欠缺的正是这份拧巴,是这份难以言说的精气神,都是大爷,梅大爷过的是"被绑架的人生",是忍让退却是宛转求成是欲望得不到满足后的认命,而黎大爷是骄傲防备的大爷,是欲望得到满足的大爷——他要成名便成名,要当唱片公司老板就当老板,甚至谈的恋爱,等到的也是百分百合他要求的率真纯洁的名模乐基儿。

      今年的天王和昔日的伶界大王,境遇可谓千差万别,他有他的时代,他有他的时代,黎明不是不好,只是不能够,并且还不认为自己的不能够.他们一个是维多利亚海湾的澄静碧波,一个是万里长江里起伏不定的汹涌波涛;一个是海风里笔直向上的阔大椰叶,一个是北国雪湖上悠然飘落的一瓣红梅。

   眼神里没有一抹红花碰触水面的沧桑与纷繁,黎大爷又怎能变成梅大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北京第一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