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大爷VS梅大爷

标签:
杂谈 |
不错,两人确是成名甚早,台前众多粉丝、风光无限;内心也同样敏感、封闭,少自信,外表同样儒雅,要不然梅家也不会选中黎明。但黎明的“儒雅”是敏感的防卫,是少年成名的骄傲.他7岁去香港,14岁到英国,1986年出道时也颇受过点苦,卖过大哥大,酒廊唱过歌,不过捱了不到四年他便一炮而红;而梅兰芳的儒雅则更多的是梨园岁月浸淫下的世情练达,3 岁学戏,19岁成名,当年梅兰芳的姑姑对他的评价:“言不出众,貌不惊人!”貌不惊人的梅兰芳要变成倾国倾城的梅郎,其中的机遇遭际可想而知是不足为外人道也,梅党最讳言的是梅郎的出身,他的开蒙戏是在朱小芬(梅父弟子朱霭云之子、梅兰芳的姐夫)的“云和堂”学的,与表兄王蕙芳并被誉为“双璧”,有“兰蕙齐芳”之说,但后人出于敬重常常不提,早年《申报》主笔赵叔雍曾说:“畹华(梅兰芳)的为人,真如出污泥而不染,关于云和堂的事,大家以为不提为好。”梅兰芳做人之周到细致温和退让直逼“一代完人”,而黎大爷,大家都知道他在香港娱乐圈以“寸”和“窜”出名。
国家京剧院的男旦刘铮曾深有感触地说戏曲演员之苦:“是最有欲望的一群人,又要克制又要张杨,真是拧巴”,黎明欠缺的正是这份拧巴,是这份难以言说的精气神,都是大爷,梅大爷过的是"被绑架的人生",是忍让退却是宛转求成是欲望得不到满足后的认命,而黎大爷是骄傲防备的大爷,是欲望得到满足的大爷——他要成名便成名,要当唱片公司老板就当老板,甚至谈的恋爱,等到的也是百分百合他要求的率真纯洁的名模乐基儿。
眼神里没有一抹红花碰触水面的沧桑与纷繁,黎大爷又怎能变成梅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