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香港人处久了,会觉得他们很怕,很怕老,怕被人说过气,怕OUT..
比较明显的是许鞍华,身为新浪潮电影的重要成员、年近六十,如果在大陆,完全可以年老德勋的姿态到各地当评委,在香港却是过气人员的代表,她和母亲住在一起,拍一部电影做三年的生活费,经常在访问里说害怕年老无依,出来见人,仍然会着一套年轻人最爱的川九保铃上身,因为怕记者说她“OUT”
另一个典型是陈慧娴,我们对她有感情,是因为九一年九二年的时候,她是最火的天后,八四年出道,出过无数首脍至人口的金曲,《千千阙歌》、《飘雪》、《夜机》、《红茶馆》、大学卡拉OK里永远是《人生何处不相逢》……
我们喜欢她的时候,她已经不唱了,九二年她去美国读书,那时,她是大家眼中的娇娇公主。
时过三年,九五年她回来的时候,发现,一切已经变了。
要不说,不要太相信自己呢!有时候,际遇这回事,还真的很难说。
她越来越漂亮,单眼皮变双眼皮,短头发变长发,然而12年过去,她却离幸福越来越远,经纪人换了几任,仍然不红,最新报纸上关于她的标题是“陈慧娴情路坎坷,与男友协议分手”,陈有三任男友,一任是她的监制,一任是她的造型师,全部都在离开她之后火速结婚生子,而最新这一个拍了五年拖的谢姓医生男友,居然被八卦周刊拍到和诊所里的护士在钟点酒店缠绵,所遇非人——难得她现在还在替男友辩解“他是被冤枉的,他不是那种好色的男人,EVEN他喝醉,最多是瘫痪,不会更加ACTIVE。”她与他分手的原因也只是因为性格不合,“他他喜欢哲学,‘哲学家哲特你也不知?‘‘沙特阿拉伯我就知!’跟他一起朝九晚五干什么呢?没有工作,跑步也跑不了一天……”
她本来是一个平凡可爱的富家女,因缘际会在最年轻的时候成了最红的歌星,命运给了她太过顺利的二十岁,却给了她太不顺利的三十岁,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先甜后苦,”从前她是翻唱时代的巨星,但是九五之后,口水歌不兴了,兴的是原创,没有人好好替她打算,也没有人好好替她经营,至于她自己,以前是不需要懂,因为一切有监制男友拿主意,现在是没法懂?
为什么没法懂,难道你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些女人,有些人心智会随着年龄成长,而有些人却永远不,比如说陈慧娴,她就是那个永远呆在1984年的那个女孩,她永远那么天真任性。
问题是,她原来的粉丝长大了,不听歌了,而新的一批有新的偶像,演唱会门票滞销,专辑卖不动,她不再是唱片公司里最受宠的那一个公主,也不再是众人追逐的偶像——人人避之不及,社会是如些的现实,人情冷暖,心理落差一大,便得了焦虑症,又是暴肥,又是大病,有时无缘无故会哭,更落人话柄,事业不顺利,她寄情家庭,想过平凡妇人的生活,可怕的是,不是想做平凡女人就能做的,她又缺乏平凡女人的经验,她没有八卦损友,没有其他立足于世的本领,除了唱歌,她多次说
“我没有嗜好,”她想依附在某个男人的羽翼之下,但原来,连依附,也是这么难。
“我很希望有人爱我,最后有人处理我,我很希望终于有一天有人会照顾我……”陈慧娴留着泪说,注意到没有,她用的是处理这个词——处理麻烦,处理垃圾,曾经贵为一代天后的陈慧娴,居然希望的是,最后有一个男人来处理自己。
非常难过,因为我喜欢她。
我想,OUT的不是慧娴这个人吧,而是女人渴望依附的性格吧,这种性格从古到今都存在着,但无一例外都是奢求,特别是在这今天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