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汉人

(2006-03-28 10:02:02)
分类: 胡扯

武汉人

 

最近两年,偶发现偶同武汉人特别有缘分,陆续认识的艾小羊老师汤颢老师徐蒜蒜老师都是极好的人,而且都是一见如故,这致使偶对凡是来自武汉的人民都产生极大的好感,前年我的前同事小妹妹张静琳来的时候,一听她武汉人,偶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她表达了极大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之情一直延续到她离开,并曾经采取过最高的致意形式——帮她相亲,嘿嘿.

 

武汉人为什么给我这样巨大的好感,偶想这大约出于反差,和偶从小接受到的对武汉人教育不一样,我们大院里有一个姓李的老头,人高马大,操一口湖北腔,所有湘潭话尾音都斜着往上拔,悦耳非常。大家都背地里说他如何如何厉害,我妈到最后总要归结到哲学高度:哼!天上的九头鸟,地下的湖北佬,意思是见了湖北人要防着点儿。有一次李伯伯帮我家修缝纫机,修完之后也没要钱就走了,后来我妈告诉我,他把那缝纫机上换下来的皮绳子给拿走,我妈说皮绳子值钱,说真的,从这件事里面偶倒没有看不出武汉人有何不好,只说明在八十年代大家的生活都挺艰难———生活一艰难,大家难免都有点不厚道。

 

高中的时候,我的朋友兼文学启蒙老师岳静同学(她家总有大量的文学杂志)强烈推荐给我两个都值得一看的作家,都是武汉的,一个叫池莉一个叫方方,方方那本<桃花灿烂>给了我们巨大的影响,导致我们这两个湖南人的做派,自觉不自觉地沾染了武汉人风格,算计与豪爽,江湖与小市民气,有一段时间,偶认为这才是生活的智慧,后来,偶终于认识到,这只是武汉人生活在武汉的智慧,并不适用于全中国。

 

昨天晚上又是在红辣椒吃,基本上是我和阿媚老师算是外地人,徐蒜蒜老师与汤颢老师都是生活多年的老武汉,而且这两位老师都采访过池莉老师,徐老师还采访过方方老师,听着两位老师对女作家们亲身的体验感受以及第一手的采访资料以及偶道听途说攒下来的女作家八卦,聊HIGH了,其中以我为甚——终于和高中时代的文学偶像有了近距离的接触。

 

这更坚定了我继续喜欢武汉人的信心,为了继续和武汉人的友好交往,偶决定在将来的某一天,一定要去艾小羊老师工作和战斗过的武大看樱花,还要好好吃几餐热干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服务的杂志
后一篇:伊莎贝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