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写真名人 |

名人系列之七
余秋雨,但愿您慢点老
这是2002年8月10日拍摄的一张照片,余秋雨正在 “哈佛小说国际笔会”上为与会的中外知名作家、评论家做演讲。
“哈佛小说国际笔会” 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儒学研究中心、新加坡国家出版集团(SNP)和中国对外出版贸易总公司共同主办的首届笔会。笔会第一次举办就选在了风光秀丽的大连,会址设在了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不是什么人都能参加这个笔会的。那天,余秋雨作为大学者被邀请为大家做了《宏观文明图像:中国作家必须具备的创作背景》的主题演讲。我作为记者参加了笔会的新闻报道,有幸当面目睹了大师的尊容并聆听了全过程的演讲,可谓收获多多。在感慨余秋雨宏大的气象格局和丰富的知识储备的同时,印象最深的是他敏捷的思维反应和语言驾御能力。我当时想,这哪像一位56岁(没记错的话,余是1946年生人)的人的表现,一张嘴,洪声震堂,语速极快却不倒板,逻辑清晰,表述准确,记录下来不必增删就是一篇好文稿;一举手,又挥之生风,俨然一副年轻人的作派。
时隔4年,在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赛的电视里我又一次看到了余秋雨。但这一次看他总觉得哪儿有点不对劲,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噢,原来是大师说话的语速慢了,慢得有时语句都有点不那么连贯了。是故作如此?是连日劳累?是身体有恙?好象都不是,我冒昧地想,是否年龄的关系让大师的语速变慢了。医生说,人一老,动作慢,说话也慢了,若是这样,那么说是大师见老了。算起来,余秋雨今年应是60岁了,60岁才哪到哪啊,也不能说老呀?离上次看到他才仅仅过去四年,四年变化就这么大吗?我顿时感慨起来,真是岁月不饶人啊!还好,除了说话慢好象其他都没变,气象没变还是大家,和蔼与人知识还是那么渊博。
有人说, 25岁以前人的生命细胞十分活跃,25岁以后便开始逐渐退化,直到老去。多残酷的一件事呀,不管你是什么人,都逃不脱这个自然规律。既使这样,我们还是不希望余秋雨见老,但愿大师永远年轻,因为我们喜欢你,因为我们崇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