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狂百度于丹,因为喜欢她,所以也想知道,她教育孩子的一些观点。才发现,于丹的女儿原来也是只有五岁。
   
于丹,却不想女儿苗苗过如她自己一样的童年生活。
    她说,她从三岁开始被父母强迫背论语唐诗,学写字;但整个童年时期却性格自闭,不愿意跟别人玩;
    于丹说,她数理化奇差无比,但语文一直出类拔萃,所以每个孩子都有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一定不要追求完美,只要能扬长避短就好。
    于丹希望女儿顺其自然的成长,过快乐的一生就好,她觉得让女儿坐床头学论语的举动很恐怖,绝不会在她家里发生……
 
   自由、创造力,或许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作为父母,我们最应该送给孩子的是这些?那么我已经送给了我自己的孩子什么?
   我确定并接受她的不完美,但却有着雕琢她的私心;
   我强调培养她对于这个社会的适应性,但却唯恐她个性张扬;
   ……
   小狗铃铛呕吐在地上,我稍有厌烦;妞开口“妈妈,铃铛吐地上是不对,但我觉得我们不能怪她,应该怪大人,不该喂那么多东西给它!”恍然大悟,在是非面前,自己还不如一个孩子。
   铃铛乱哼哼,梦妈也会厌烦,妞说“妈妈,这也不能怪铃铛,也怪大人,没有多陪她玩玩,她才会着急!”
   于是早晨趁机上课“梦梦,如果路上一块石头把你磕倒了,你怪什么?”
   “怪自己不小心!”
   “如果因为吃糖你的牙越来越黑,你怪谁?”
   “怪我自己吃太多糖!”
    GOOD,妈妈喜欢你这样思考问题的深度,写到这儿,突然发现,或许还应该让你明白:解剖自我故然很重要,但在找到问题后能积极改变和解决的态度,才是这一切的着落点!如何“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你的人生观,却也需要妈妈再仔细捉摸一下诸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