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大放异彩的“90后”
钟爱:网络少年方森
文/明媚

17岁的方森是个英俊少年,笑起来阳光灿烂,眉宇间充满了自信。他从小就对网络着迷,好像天生就为网络而生,游戏其间,自得其乐。你问他网络究竟有什么吸引他的地方,他会很认真地告诉:应用。网络是电脑之后最广泛、便捷的信息应用工具,像电脑一样,网络可以在人们的生活中无限地延伸。他说,微软的诞生就是操作系统在生活中充分应用的结果,而他最崇拜的人正是比尔·盖茨。
“网络的价值在于应用”。 方森是怎样得出这个简单而又实际的结论呢?
网络游戏里的一条“鱼”
方森从小就喜欢网络,他与网络好像有着天生的“情缘”。
从能自己坐上椅子、看到电脑的那一刻起,他便喜欢上了“电脑”这个无比神奇的家伙。他常常模仿爸爸的样子,坐在电脑桌前,有模有样地“打”电脑。后来,上了学,认了字,有了“知识”作后盾,他更“肆无忌惮”,课余时间几乎全用在玩电脑游戏上,乐此不疲。
方森是一个幸运的孩子。他出生在上海这样一个时尚、自由的城市,而且父母从事经营方面的工作,懂得美国自由经济与民主精神的道理,所以,看见方森放学以后趴在电脑上玩游戏,并没有像其它家长那样采取非打即骂的“暴力手段”,而是让他每次玩个够。
对此,方森妈妈的解释是:“与其成天费尽心思地管着他、看着他,还不如给他自由,让他自由地玩、放心地玩,大胆地玩。因为他已经迷上了网络游戏,这是难改的事实,如果管制他,不让他在家玩,他肯定也会偷偷去外面的网吧玩。去了外面的网吧,不在眼皮底下,我就更无法管他了;至少在家里,我还能知道他在玩什么游戏,必要时,可以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况且,方森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因此‘一落千丈’,而是徘徊在前三名、四名之间,这就很不错了!”
妈妈这种“欲擒故纵”的做法,给了方森极大的动力。他兴奋地告诉妈妈:“虽然大家都是玩游戏,但玩的目的却不同。有人纯粹是为了‘玩’而玩,有人则是为了‘思考’而玩。我属于后一种。其实打游戏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游戏里有军队布置、粮草分配、通货膨胀等等复杂问题,只有像军事家那样有运筹帷幄、知已知彼能力的人,才能取得胜利。”这番话,说得妈妈频频点头,暗自称赞,险些成为他的“粉丝”。
方森不仅让妈妈放心,他还做了一件让爸爸吃惊的事。读小学六年级时,有一天,他心血来潮,突然冒出一个“把电脑拆开”的念头。趁父母不在家,他把一台好好的电脑给拆得满地零件。正当爸爸惊讶不已、准备给他一顿教训时,没等爸爸动手,方森就拍着胸脯保证:“两天之内,完璧归赵!”两天之后,他果然按说明书把已经散架的电脑组合成型,把爸爸的惊讶变成了“惊喜”!
跟那些喜欢玩游戏的伙伴相比,方森玩网络游戏的速度最快、知识最广、心情最爽,被誉为“武林高手”。可方森觉得,如果网络是海,他就是鱼,自由自在而又充满好奇地遨游在大海之中。
数学模型里的“Meritorious
Winner”
2007年秋天,方森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后,考上了美国康州Cheshire
Academy学校,就读高中十一年级,选修电脑编程JAVA语言专业。
其实,在出国之前,他有两个选择国家:英国和美国。正当他犹豫不决时,看了高燕定的《人生设计在童年》、《人生设计线路图》两本书、并向高老师咨询后,他确定去美国留学。
显然,这个选择对方森来说至关重要。Cheshire
Academy虽然是一所普通的私立学校,但特别注重能力教育。方森来到美国后,没过几个星期,电脑老师就敏锐地察觉到他的编程能力,并委以重任。
2007年11月,由方森组织的学校应用数学团队走上了挑战之路:全球高中生应用数学竞赛HiMCM。在“火灾预警”与“旅游租车”项目中,他们选择了“火灾预警”为课题。经过36小时的无眠奋战、在长达56页的报告中,他们为报警器的布置、灭火器的布置以及逃生路线的选择,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机模拟、层次分析法等数学方法,对火灾预警进行了数学角度的分析。这次比赛,方森团队在全球近300支高中队伍里,获得了最高荣誉,被评为前2%的全国优秀团队。一位在火警报警器公司工作的高级官员看了他们的结论后,评价说:“这些结论与我们的长期工作经验完全相符!”
2008年2月,方森和他的3人团队再次参赛,应对长达96小时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中学生团队的考验。在“全球变暖”和“数独游戏”项目中,他们选择了后者。通过计算机模拟游戏者,逻辑地解答出数独迷题,采集了大量数据,并根据统计知识对其进行人为的设计,以达到正态分布的结果。除此之外,他们还通过数据,纠正了人们长期存在的、对数独认识的几个误区。在来自全球1200多个参赛的大学生数学建模队伍中,他们击败了来自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代表队,与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北京大学代表队一起,同获一等奖,被授予“Meritorious
Winner”称号。
方森爱编程,因为它的应用性极强,而编程也代替游戏成了方森“为了思考而玩”同时又能体验团队合作乐趣的绝佳阵地。
YouTube网站的痴迷少年
方森不仅学习能力强,而且性格开朗、善于交往。初到美国时,他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很快适应了异国校园生活,与来自各国的同学相处友好,也被电脑老师“慧眼识珠”地引荐到Tooble开发团队。于是,方森与YouTube网站的“情缘”也由此而开始了。
YouTube是一个令世界为之疯狂的网站,它存有超过一个亿的视频,每天有近亿人观看。可惜的是,只能上网在电脑前观看。方森与他的伙伴们得到了Tooble研究课题——开发设计Tooble-
Mac和Tooble Windows的软件,将YouTube上的视频下载下来!
在繁杂的学业和课外活动之外,方森每周抽出20个小时,去学习、掌握以前从未接触过的C++语言,并慢慢孕育着Tooble
Windows版本的正式诞生。在紧张的学习和比赛之余,方森投入了600多个小时,写了10000多行程序,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之后,他成功了!他和伙伴们开发的Tooble-Mac和Tooble
Windows软件一一出炉了!
2008年1月,苹果公司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苹果全球博览会,方森和他的团队趁这个机会,开始了Tooble的市场推广之旅。在价值连城、却只有2米多宽的展台前,方森团队分工合作——方森负责散发产品介绍卡,并对参观者进行介绍;他的好友Alex负责应对媒体,另一个首席编程员Jesse则负责进行专业性的解答。几天之内,他们发出了几千张产品名片,接待了几千名顾客和媒体,给参观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让别的参展公司羡慕不已。在那场博览会上,他们的产品得到了很好的宣传,瞬间突破了10,000的下载量,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了这款震撼人心的软件和这支让人惊讶的“中学生团队”。
对于方森和Tooble来说,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Tooble挥别了MacWorld的精彩历程,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对此感兴趣的风险投资家,使得Tooble募集到足够的资金,开始了商业化运作。为了宣传YouTube,方森团队采取了抽奖赠送iPod有趣视频的活动,同时,Tooble也与广告公司合作,为每份Tooble的安装提供奖励,给Tooble带来了第一笔盈利。
今年夏天,方森和他的Tooble团队又前往旧金山参加苹果公司的全球开发者大会,苹果公司宝贵的创新精神让他受益匪浅并兴奋不已。如今,Tooble的全球化也排上了日程,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参加如此优秀的团队,他异常骄傲,同时也为中国用户带来了便利,因为Tooble已实现了简体中文的率先本地化。
面对骄人的成绩和迎面的赞誉,“90后”的方森却显得特别冷静。他说,Tooble-Mac和Tooble
Windows版本跟开发它的四个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少年一样,还在成长之中,正从幼稚走向成熟。Tooble将来的目标在于进一步完善现有版本,并进行技术创新,做到从任何网站上下载视频都能同时为用户转换为可播放格式,而想要达到那一步,他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面对未来的挑战,这个英俊少年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因为他所钟爱的网络——无限宽广!
重要说明:
本文发表于《留学生》杂志2008年11期。《留学生》杂志社郑重申明“未获本刊事先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本刊的图片以及文字内容,违者本刊将追究其法律责任”。经《留学生》杂志社同意,我在此转载本文。任何需要转载此文的单位或个人请尊重《留学生》杂志社的版权。
《留学生》杂志社由中央统战部主管,欧美同学会主办,《中华儿女》报刊社协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