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高燕定:赵伟博士,以你的观点来说,招收研究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在招收研究生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什么?
赵伟博士:我们是一个精英的学校。我们培养精英。我们希望录取的学生,都有很好的志向,很好的事业,有很好的抱负。就像一句老话说的,一个不愿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我们是要培养这个士兵,最终希望他成为将军。不想当将军的我们不欢迎。所以说一个没有抱负的学生我们是不欢迎的,光有抱负还不够,第二点,我们很希望这个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勤奋,知道working hard,知道只有通过个人的努力,只有通过勤奋努力工作,而不是光耍嘴皮子来取得成绩。第三点,我们非常强调基础。基础里面有两个,第一个是技术基础,第二个是沟通方面的基础。技术基础是包括你的专业课。中国有句老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认为这句话,现在还对,中国学生过去有这样的特点,我们基础好,我们数学好,物理好,化学好,现在很多学生,好像这些方面很忽视,英文成绩考的很高,数学不懂。我是计算机系的教授,我可以告诉你们,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的学生要来给我做研究生,我就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你给我写出极限的定义来。我也不考你极限是什么,就把极限的严格定义写出来。一半的学生就写不出来,写不出来这就说明你的数学基础太差,你极限都不懂,那我就不要你。第二个叫沟通基础,这个社会已经到这样的程度,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沟通,沟通非常重要,这里我想对中国的父母亲们说这么一句话,要叫你的小孩不但要学专业知识,还要给他们机会,叫他们学会沟通、和别人沟通。我经常回国来,常常有些父母托熟人来跟我说,我的儿子今年马上就要毕业了,硕士都毕业了,要到你那里念博士。甚至,我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儿子要毕业了,要到你那里念博士,拜托请你帮帮忙等等等等。我马上就说打住打住,你的儿子都要念博士了,如果还不敢到他向往的学校去主动联系,去跟那个教授说,Professor Johnson,我喜欢你做的科研,我想来给你做研究,还要通过父母的朋友的朋友来托,这样的学生沟通能力太差,肯定没有抱负,我们肯定不要。哪怕他是北大清华毕业的,哪怕他都学的满分。过去中国不开放,你说你不知道,现在国内有很多海龟回来,都知道,有高老师这样的专业公司,你们可以咨询一下,到国外报名有什么步骤,下面的路要小孩子自己来走,都20多岁的人了,要上博士如果还要父母、朋友来帮你沟通,来帮你介绍,不行啊,你想想你现在找女朋友都不要介绍了,怎么上研究生还要别人来介绍,不make sense。
高燕定:那你在考虑学生的话,除了要考他的极限之外,可能还要看他的GPA,或者标准化考试吧?那么,另外一个问题是,在申请你们这个精英大学的时候,他在读大学本科,是否很需要做一些研究呢?
赵伟博士:是的。
高燕定:我知道你们学校本科生百分之百都做研究,但是中国的很多大学,应该说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是不做研究的。那么在录取学生的时候,对本科阶段没有做过研究工作的学生,在招生时候他们是不是显得非常的弱势,或者你们对他们有某种方面的歧视。
赵伟博士:没有做过研究当然可以说是一种缺陷,但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说我们招一个学生希望他的身体要好,但不见得这个人非要是运动员,其实只要你平常注意锻炼身体,你可能身体就会很棒。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机会在国内做过研究,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但这不见得意味着你的研究能力就差,所以学生尽管在没有做科研条件的情况下,你仍然可以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任何时候都要想一想,所谓研究就是我刚才讲的,比如说这个人做了“一”,你是跪在地上就把这个“一”拜读,说“哦,这个人做的好,我要一辈子去理解它,永远永远去理解它”。还是说,这个人做了一了,我想想能不能做二,能不能做三,这就是研究,和不研究的区别就在这里。所以说大家平常如果努力培养一些创新精神,努力想想,说,美国人已经把计算机造成这样了,我能不能造一个更好的,还是说美国人已经把计算机造成这样了,我来好好研究一下,看看每一根线都怎么接,我要彻底理解,花个三年、二十年理解,这不叫研究,这叫模仿,这叫盲目崇拜。所谓研究就是,美国计算机造的很好,我们承认,我们能不能造的更好,这就是创新,这就是研究,这种事并不难做,平常每一件小事你都可以做,今天坐公共汽车,平常我就走这条路,我想一想有三种不同的路,在这种情况下,我要选一条比较好的路,你就在做研究,我们在录取过程中不但靠成绩,我们大多数系,都会主动打电话到国外来,到中国来,和学生电话交谈。
请你们务必注意,老师在交谈过程中,就力图想发现你是否有创新精神,他可能有意无意在问你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本身就在套你,看看你究竟是盲目崇拜者还是有创新精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