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燕定
高燕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58,270
  • 关注人气:5,4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让学校干扰教育

(2008-01-03 07:13:55)
标签:

杂谈

不要让学校干扰教育
文/高燕定

 

最近,很多家长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到我的办公室,和我一起探讨孩子的长远教育规划。这些孩子都有一个相似的特点,读的是重点校,成绩优秀,家长、孩子都以此引以为傲。可是,在我为他们出谋划策时,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孩子没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他们天天被题海淹没。我对他们的建议是,离开那些重点校,夺回属于自己的空间,不要让学校的“教育”干扰自己的教育目标。

 

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常常是在小学、中学阶段培养起来的,如果在这个阶段思想被禁锢,各方面的特质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长大以后再塑就困难多了。

 

马克·吐温说过一句话:“我从来不让学校教育干扰我的教育。”他说的“学校教育”显然指的是在学校老师的教学范围和压力下,为不感兴趣的科目,为成绩而被动学习涉及面较窄的知识,“我的教育”指的则是自我教育和人生的教育。

 

他认为,“我的教育”所学到的知识,远远胜过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我认为,教育,就应该是完整的教育,是包括方方面面的,不应该局限于教科书上有限的知识。

 

很多人认为,在美国教育的小学阶段,学校里并没有教多少有用的知识。他们在对美国“基础教育”失望和无奈之余,不知如何应对,虽然有的家长,喜忧参半地让他们的孩子走了跳级的路,但是一个孩子一生中能跳几级呢?以我之见,许多华人孩子即使跳两三级之后,他们的数学还是可以领先的。那么,接下来呢?难道还要不断地跳?

 

我倒对人们常常抱怨美国学校“不教”什么东西的现象不以为然。中国的数理化基础看起来很强,奥林匹克竞赛遍地开花,相形之下美国数学教育很差,可是为什么美国的数学家并不比中国少呢?

 

我想,学习的问题在于自己,我认为,美国小学里“缓慢”的教学进度反而是可喜可贺的,它给了孩子们充足的空间,让孩子获取更多各自感兴趣的东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拥有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如果学校里的功课极为繁忙,孩子们还怎么会有时间和精力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开发自身的思维和潜力呢?怎么能够为自己特定的人生目标,学习和培养某些特定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呢?学校宽松的气氛反而给了自身发展以条件,让孩子可以自由挥洒,开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这实际上是“坏事”变好事。

 

家长应该抓紧孩子的这一阶段,帮助孩子探索他们的兴趣志向,根据孩子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孩子安排各种学习和活动。千万不要荒费这个大好时机!

 

家长应该在孩子这一段较宽松、最重要、最宝贵的时间里,培养他们产生终生影响的爱好、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锻炼独立的和较成熟的思维。我们应该在这个阶段给他们安排很多课外自学计划,参加校外活动项目。当然,这都是要好好计划,想办法让孩子在愉快的状态下接受。

 

广泛的涉猎,有意培养的兴趣爱好,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课外学习打下的坚实知识基础,能够融会贯通成了孩子的品格,使他们从小养成勤奋自主的习惯。让他们从小开始学会自主学习,有独立思维的意识,遇事有主见。很多很成功的孩子都不是“天才”,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具备广阔的知识和能力,就是因为在关键的童年、少年成长期拥有自己的空间,进行了早期的人生设计,并非由于所谓的聪明和“天赋”。

 

教育和学习应该是有意义、有目标的,应该围绕人生理想来进行。如果学校的教育无法实现自己的教育和人生目标,就是干扰了自己的教育,就不是好的教育,就要想办法改变它、终止它或者远离它。

 

美国有一些家长认为有的学校干扰了他们孩子的教育,于是就不让孩子上学校,而让他们“在家上学”,叫做Home schooling。根据美国教育部公布的2003年的统计数据,美国有110万名5至17岁的学生是“在家上学”,占全美学生人数的2.2%。家长决定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原因各种各样,其中48.9%的父母认为,家里具有比学校更好的学习条件。这些家长认为,让孩子在家上学,达到了令自己满意的教育目标。有位家住加州,名叫莉莲的女生,就是一位全美有名的在家上学的优秀学生。小时因为数学很好,学校没有好的数学老师,加上学校的课程使她没有足够的时间拉小提琴,母亲决定让她在家上学,自己当老师。她4岁学琴,9岁开始在专业演奏会上表演,母亲教她到16岁。此后,她到附近的社区大学上课,18岁时已经修满100个大学学分(一般大学毕业需要130学分)。她是专业四重奏的首席小提琴,时以独奏小提琴手的身份与交响乐团协奏,到欧洲巡回演出。1998年她被《今日美国报》评为全美最优秀的10名高中毕业生之一,普林斯顿大学根据她3页长的简历和她妈妈写的推荐信录取了她。2001年,《今日美国报》从全美各大学推荐出的682名大学生中,将她评为全美最杰出的20名大学生之一。她在普林斯顿大学学数学,4年总成绩4.0,没有一个B,2002年毕业时,获得全美大学毕业生的最高荣誉——罗德学者,到牛津大学攻读数学专业研究生。这是无数不让学校教育干扰自己教育的典型的成功案例之一。

 

有的学校虽然很“好”,但是,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好学校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提供最合适的教育。相反的,有时候正是“好”学校干扰了学生的教育,干扰了学生真正应该接受的多姿多彩的教育。

 

有一位驻纽约的中国外派人员,听了我的建议,把他的孩子送到一所教育要求比较低的高中,使他的孩子能够不受学校课程的“干扰”,集中精力,在短时间内准备“高考”,终于考出了较好的“高考”SAT成绩。国内有位教育界朋友的孩子,目标是进军美国名校,我分析了他的情况,认为他上重点学校不但没有好处,而且一定有害。因为学校的高压教育、应试教育会干扰他的全面发展,其结果一定与美国名校的价值观相悖,难以达到他既定的留学目标。他最后退出了全市第一的重点中学,转到一般的学校,终于被几所美国著名大学录取。

 

很多非常“好”的学校,由于全校整齐划一的课程,加上高强度的训练,使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特长的空间,创造性和学习自主性受到强烈的压抑,这样的教育实际上起了“干扰教育”的作用。

 

学校如果不能满足家庭和孩子自己的教育期望即人生目标,反而干扰孩子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设法改变它,终止它或者离开它。不能达到自己教育目标的学校教育,就不是好的教育。无论是“好”学校还是“差”学校,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干扰实现自己教育目标的现象,这种情况在美国有,在中国也有。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己的教育目标,进行具体分析,采取措施,把教育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让孩子成为全面的人才。

 

千万不要让学校教育干扰了自己的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