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师演讲系列——隋殿志教授演讲

(2007-10-31 13:35:16)
标签:

教育杂谈

大师演讲系列
隋殿志教授演讲
美国教育与留学公益讲座
2007年11月3日星期六 晚6:30~8:30
大师演讲系列——隋殿志教授演讲
 

隋殿志博士是近年来在美国屈指可数的几位跨入美国大学校级领导层的华裔教授之一,现任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主管科研与国际合作的助理副校长兼地空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终身教授及特聘教授。

 

隋殿志1986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同年赴美,就读于乔治亚大学并于1993年6月获博士学位。1993年9月被聘为德克萨斯A&M 大学助理教授。1997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并获终身教授。2001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并获聘瑞塔.海恩斯特聘教授。

 

隋教授现任《国际地学杂志》主编, 《国际计算机,环境及城市系统杂志》北美部主编,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指导委员会委员,《地理学百科全书》指导委员会委员。隋殿志博士多次担任美国联邦及中国政府各部委项目基金评审专家。在过去十年里,出版英文学术专著五部;发表学术论文逾一百四十多篇。近5年应邀在各类学术会议宣读论文及世界各知名大学做专题演讲近60 次。获美国12大高校杰出教授奖,2003年度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海外杰出青年科学家奖,中国教育部京师学者奖,2006年环境与规划布里赫尼最佳论文奖。

 

隋教授将于11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北京论坛”上作有关中国教育的大会发言(英文)。借此机会,我有幸请他于次日来到燕定美中教育作一次面对大众的公益性演讲,让大家有机会与大师近距离面对面。

 

隋教授的将以深入浅出的方法,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解释高深的地空信息传输,航空航天技术的有关趣事,也为我们演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人文地理和地缘政治以及伦理等有趣的问题。

 

演讲之后,欢迎大家就演讲内容以及教育与留学规划的问题提问。

 

演讲一小时三十分钟,回答提问三十分钟
演讲地点:燕定美中教育总部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9号新中关大厦10层
(中关村家乐福超市南边、新中关购物中心)
****************************

 

附:隋殿志教授部分研究成果简介:


隋殿志教授的研究领域广泛,其在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地理信息科学的应用研究和新兴领域的探索性研究三大方面都做出重大贡献:

隋教授首次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及伦理学的哲学高度对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问题作了全面综合阐述,并成功地建立了地理信息科学的前沿问题与地理学四大传统领域的内在联系,并与他人合作,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媒体的新理论,拓宽了学术界与公众对地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法律与伦理问题的理解和认识。2006年7月,隋殿志教授应美国国会审计署之邀,对地空监测技术所带来的法律与伦理问题的演讲,为制定相关的法律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应美国科协(AAAS)邀请对地空监测技术可能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的主题演讲,引起媒体的广泛报道。

 

隋教授把地理信息系统(GIS)不断地应用到城市研究,减灾防灾,以及公共卫生等诸多领域。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分析与模拟的综合理论模型;并以城市场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一整套监测城市扩张的方法,为研究发展中国家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与社会的影响提供了坚实的方法论,并成功地把贝叶斯统计方法应用到城市交通事故的时空分析当中,创建了基于空隙度的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方法,首次从多尺度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城市居住区隔离度的时空演变,把GIS的应用推向了新的高度和广度。隋殿志教授曾多次获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及联合国发展署的项目特聘专家来华指导工作,为推动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及全球脱贫与反饥饿作出了重要贡献。

 

隋教授对普时计算时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科学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对社会,科学,和经济的影响作了探索性研究;首次提出了信息生态学的设想,并以此为基础对技术更新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作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讨;开展了数字经济对环境的影响的开创性研究,提出了技术创新的环境悖论,此项研究成果对缓解信息时代的环境问题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隋殿志教授对新兴领域的探索性研究引起了工业界的广泛重视,美国GIS工业界发行量最大的杂志GeoWorld特意为隋殿志教授开辟了讨论新兴领域的专栏,隋教授是获此殊荣为数不多的几位学者之一。

 

隋殿志是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最年轻的特聘教授,特聘教授是美国大学教授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隋殿志曾任美国圣巴巴拉加州大学及国立新加坡大学客座教授。2006年11月隋殿志教授作为美国代表团的正式成员,出席了中美科技合作政策论坛,2006年两次应邀在北京论坛分别就促进中国城乡的和谐和有关教育作了大会发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