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希望我的经历对那些急需帮助的朋友们有些帮助~
有一次,我匆匆忙忙走过学校主楼的走廊时,听到一个美国学生大声地和另一个学生说:“我们学校的中国留学生没有一个不是从大城市--北京和上海来的。”当时,我听了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是,想了想也没有上前用事实去纠正他的错误了。这一两年我在中国本科/高中留学圈认识了不少朋友,他们几乎都是来自中国的大城市。在他们面前,我总是以“小城市来的”自居。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因为自己是小城市去美国的感到有些抬不起头。后来慢慢的,我摆正了心态,大大方方地和别人介绍我的城市了。
其实,当时在我申请美国寄宿制高中的时候,就有前辈和我说“不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还想要助学金的话,录取的几率非常之小。因为,北京,上海就会有足够的人才供这些寄宿制高中挑选了。何况美国的寄宿制高中学生人数较小,每年能招收几个国际学生,又有几个名额可以给中国学生呢?再加上有几所知名高中在北京上海是有‘对口学校’的。”我当时听完这段话,心里特别沮丧,可以说是“叭凉叭凉”的,但是我不想因为这段话就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其实,后来想想可能就是我这种什么都不怕的傻劲和自己对学校的诚心诚意帮助我被录取到这所美国寄宿制高中。招生官员也都是实实在在的人,他们总是在寻找适合学校性格,在学校期间可以给学校做出一些贡献的人。还有一点很重要,我当时的心态比较好,我总是自我安慰说“我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申请的。”同时,我也想好了如果高中申请不成功我该怎么办。我当时想的是,高中申请失败的话,我就直接申请大学。高中申请的经历总归对申请大学有帮助的,因为高中申请和大学申请的很多步骤都是相似的。在申请的同时,我还告诉自己,学校的学业不能放手。要在申请的同时,保证学校的学业。
当我申请成功后,周围的很多人都好奇我到底是怎么知道这个途径的,又是怎么想起来高中就去美国留学的。这一切都起源于高一寒假时一直以英语好为荣的我考砸了英语。于是我立志要在寒假让我的英语水平有一个飞跃,就在这个时候,在斯坦福大学工作的沈叔叔打电话过来和妈妈提到可以到美国读本科。沈叔叔的女儿是那一年申请大学,所以他对整个申请程序相对了解。当我妈妈和我提到去美国读本科的想法的时候,我眼睛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想法了。其实,早在我初三的时候,我们家就有想法送我去美国读高中的念头,后来因为高额的学费便作罢。沈叔叔在电话里面简单介绍了一下申请大学的程序,然后说当前阶段最重要的是准备标准化考试---托福和SAT。我在2岁的时候就去过南大的托福考场,那个时候是我妈妈考托福,她抱着我去报名的。所以,在听说这次是我自己要考托福的时候我开玩笑地说到“我和托福很有缘的。”其实,我们家留学氛围比较浓的很大原因是十几年前,我妈妈申请去美国读研究生,考T考G联系学校……一切都办好了,但是签证没有过。所以,我小时候经常遐想,如果当时妈妈签证过了,现在的我会在哪里,性格又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