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燕定
高燕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171
  • 关注人气:5,4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产阶级的痛苦抉择:超前精算,奖学金早知道(连载之三)

(2006-12-22 05:25:05)
分类: 留学咨询/美国升学与前途
超前精算,奖学金早知道(连载之三)
中产阶级的痛苦抉择
中收入家庭难供子女读私立大学
文/高燕定
中产阶级的痛苦抉择:超前精算,奖学金早知道(连载之三)
运动高手是拿奖学金读名校的敲门砖.图中红衣少女是我的朋友柳中坚博士的女儿柳眉,她是高尔夫球高手,长春藤已经在向她频频招手了.
 
3.中产阶级的痛苦抉择

陈教授的两个孩子都在美国出生,他鼓励孩子们从小努力学习,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争取考上哈佛、斯坦福,而且还要拿奖学金。陈教授当年来美国念书,拿的就是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陈教授的女儿不但学业极其优秀,还先后担任几个社团的主席,获得多项全州和全美比赛奖。他相信女儿依靠她自己的优异表现,一定可以得到奖学金。陈教授虽然已在美国著名大学任教十几年,但常常为某些报刊的含糊报道所误导,一直以为他的孩子也能像他当年那样拿到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直到他的孩子拿到大学录取通知和财政资助的通知时,一家人才傻了眼。

陈教授的孩子只拿到一年1万多美元奖学金,陈教授每年还要付出3万多美元。不是因为他的孩子不优秀,而是教授一家4口,年收入近15万美元,家庭并不“贫寒”。虽然他的孩子是多项全美比赛的获奖者、积极的社会活动分子,但家里摆满的各种各样的奖杯、奖牌没能帮她拿到更多的奖学金。相对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每年4万美元的学费,教授的家庭只是属于小有困难,所以他的孩子只能得到一部分资助,而并不是人们常说的那种优秀学生的奖学金,或者所谓的全奖。

除了大学每年收取的费用,加上每年还要几千美元的其他开销,第二个孩子也即将上大学。陈教授每月的收入,扣除了庞大的家用以后,所剩无几。虽然陈教授也有10万美元的存款,但是,一想到来美国多年的积蓄几年间就要被两个孩子折腾光,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无论如何也无法痛快地作出让孩子上哈佛、斯坦福大学的决定。

人们也许无法理解,这到底是为什么?

陈教授的家庭年收入15万美元虽然已经是很高的,但是,扣完所得税等预扣款以后,拿到手的约10万美元,还要付房地产税、汽车贷款、保险、水电、电话等各种账单。最麻烦的是60万美元房屋贷款月付款是4 000多美元。陈教授当年买房子的时候计划得很好,可就是没想到,自己那么优秀的孩子竟拿不到全额奖学金。现在扣掉每月的账单应付款,手里所剩就不多了,要把那些钱全交给孩子去上学,家里其他3口就要过苦日子了。父亲从小鼓励孩子努力刻苦学习,如今孩子高高兴兴地拿到了录取通知,父亲一句对不起、付不起的话,说得过去吗?

以优异的成绩拿奖学金上名校,这是很多人想当然的思维。有的孩子十数年寒窗苦读,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终于被排名全美前列的名校录取,但最终无法进入名校学习。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不了解美国大学奖学金的发放细节,认为优秀的孩子一定可以拿到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在家庭财务计划里根本就没有预算孩子的学费。

这位教授收入甚丰,但是家用开支和其他预算也很高。要解决这个难题,摆在这个家庭面前的办法只有卖房子、动用存款,如果父母下不了决心,就只有让孩子去上本州的公立大学。这个现实将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完全改变,给亲子间的感情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是多么令人失望的结局。陈教授一家面对的是痛苦的抉择!

其实,陈教授心疼他的钱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中国,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倾其所有;孩子学有所成、工作赚钱以后,赡养父母,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在美国,父母难以作出为孩子上大学倾其所有、卖房贷款的决定,并不是同为华人的为人父母者,到了美国就不爱自己的孩子了,而是美国的社会文化经济状况和家庭结构的认识等与中国的十分不同。举例而言,美国公司或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为自己的子女、领养的孩子,甚至是在收容所临时收养的孩子买保险,但却不能为自己的亲生父母以家庭成员的身份购买保险。所以,在美国生活的父母为自己今后长期的生存养老作打算是很自然的事情,他们没有倾其所有地为孩子提供教育费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很多家长在教育上对孩子从小有很严格的要求和长期的计划,但是,在经济上没有作出周密的计划,造成了很多家庭的痛苦。是否让孩子上私立名校,对很多中产阶级家庭来说是一个痛苦的抉择。其原因不仅是不少家庭对美国大学的奖学金制度缺乏足够的了解,而且对奖学金的了解在时间上也没有一个很大的提前量让自己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