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留学咨询/美国升学与前途 |
各位博友:大家好!
双节即将来临,燕定衷心祝诸位节日快乐,家庭幸福,事业顺利!
发一张上世纪我在美国大学剧场演出的老照片,与家乡父老共庆佳节。
不管在哪里,都苦,都难
小心到了美国就掉价
文/高燕定
昨天,有位博友读了我几个月以前发的文章《认识美国的“高考”》(http://blog.sina.com.cn/u/476df96a010001k5#comment)后,用了“国内苦难”的名字,在我博客该文的评论栏中留言,对国内的学习和即将到来的高考,表达了“不知道该不该考大学,不知道该不该继续上学”的郁闷和痛苦。
一位常来我的博客的博友Amy给“苦难”写了很好的跟帖。Amy几年前移民来美国,她孩子原来上的是北京鼎鼎大名的中学,是个非常全面的优秀生,来美国后,经过艰辛的努力,今年秋季考上了名校密西根大学。她常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在我的博客上发表很有见解的文字,支持我的观点,告诉大家,美国的学校也不好混。我璐嘶嵯蛩滦弧?/DIV>
Comecross的博文《压力》
现在的我还是对着1000多页的生物书发愁,但是还要尽全力去准备每一次测验,考试,论文。每一小步都要走对到期末时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我可以不在意高三那年每一次模拟测验,但是现在的我作业也要做到尽善尽美。将来还要自己找实习公司,进入更好的学校,知道会很累,但一切的付出都会沉淀成自己的东西。
我写《人生设计线路图》之前,曾经发给出版社一个写作计划,本来专辟一章,题目叫《到了美国就掉价》,专门举例论述,由于中美教育理念和大学录取机制的不同,中国优秀生来美国上中学,到了美国以后失去了原有的巨大优势。用美国的评估标准,掉了一大截。后来因为篇幅和出版日期的原因,少写了包括这章在内的几章,很遗憾。
很多中国学生抱着美国基础教育差,在美国上学很容易的错误认识来美国上中学,来美国以后才发现,自己“到了美国就掉价”了。本来在中国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到了美国这个“基础教育不好”的国家,反倒显不出“优秀”了。这是为什么呢?
常有人给我诉说他们经历的“美国苦难”:
在国内学了多年书法,全国比赛获大奖,可是美国人不认这个;
获全省乒乓赛第一二名,拿到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可是美国学校没这个项目;
民族舞蹈跳得好到上过中央电视台,可惜美国的学校没有施展这项才能的舞台;
虽然参加过央视的大赛,可惜由于英文的原因,无法登上美国学校辩论的台子;
......
有位学生数理化成绩顶顶尖,抱着非哈佛、耶鲁、麻省理工不上的信心来美国上高中,到了这里才发现,实在很不巧,那个小小的学校竟然有两个全美英特尔科学奖候选人(全美才几十人)。虽然曾经是全市中考成绩前十名,可惜拔尖的数理化无法拔高总成绩,在一个学校里都不算尖子,因为文、史、哲不行。此外,社会活动也差了一大截。不得不把目标降到排名前20的学校,......。真是吃苦又遭难,吃力不讨好。
很多人以为到美国上高中,容易考上好大学,其实这种观点在多数情况下是错的。到美国上高中,如果时间较短,只有一两年的话,常常是受尽“美国苦难”还考不上好大学。反而是在国内上中学,成绩好的学生,容易考上较好的美国大学。因为同一位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容易在自己熟悉的中国环境下,得心应手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当然,这种结局未必在人人身上出现,但是确实相当普遍。所以,出国之前,应该好好想一想,算一算,看看自己会不会“到了美国就掉价”。
前两个星期,我的文章《美国大学本科不好念》在博客上发表以后,有位名叫“兔子”的博友在文章后面跟帖,短短两句话很撼人:“老师,您好。我是深刻有体会啊。我才来美国大学1个月......第一周基本天天哭......真是辛苦啊。”
我把Amy和“苦难”的对话转载如下,顺手也把Amy推荐“苦难”读的Comecross的那篇博文也偷过来,以便大家阅读思考。希望通过它们,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不管在哪里,都苦,都难。
(10月2日补充:现在美国读大一的“浅蓝”在本文发表后,以自己的体验写了评论,为了便于阅读,我也把这篇评论转载到这里。)
“国内苦难”的留言:
你好!我是一个在国内读高中的学生,还有一年多我就要面临高考,但是我在这个时候一直很徘徊,我不知道我该不该考大学,不知道该不该继续上学,很郁闷!我很不喜欢现在的中国教育制度,它在残忍的扼杀孩子的天性,每天只会不断地让人死读书,读死书,学生心里的情感老师从来不会去想太多,我的老师们在他们心中如果一个学生成绩不好,还喜欢讲话什么的,就是一个差生,是一个坏学生,班上所有的奖状什么的全部发给考试成绩在前面的学生,成绩在后面的学生即使你的成绩不优秀但是别的方面很出色的她知道她也不会给,成绩决定一切,这个成绩是怎么得来的呢?就是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10点甚至到11点,除了上厕所屁股基本上就没离开过凳子而得来的,不停地学!看到这样我的心都寒,我一直认为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为什么会这么痛苦呢!如果我有能力我真的好想改变这种制度.希望你能给我提点建议.
你好!我是一个在国内读高中的学生,还有一年多我就要面临高考,但是我在这个时候一直很徘徊,我不知道我该不该考大学,不知道该不该继续上学,很郁闷!我很不喜欢现在的中国教育制度,它在残忍的扼杀孩子的天性,每天只会不断地让人死读书,读死书,学生心里的情感老师从来不会去想太多,我的老师们在他们心中如果一个学生成绩不好,还喜欢讲话什么的,就是一个差生,是一个坏学生,班上所有的奖状什么的全部发给考试成绩在前面的学生,成绩在后面的学生即使你的成绩不优秀但是别的方面很出色的她知道她也不会给,成绩决定一切,这个成绩是怎么得来的呢?就是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10点甚至到11点,除了上厕所屁股基本上就没离开过凳子而得来的,不停地学!看到这样我的心都寒,我一直认为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为什么会这么痛苦呢!如果我有能力我真的好想改变这种制度.希望你能给我提点建议.
Amy的留言:
国内苦难建议你到COMECROSS 的BLOG 看一看
Comecross的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088966992。
中国的高考多么单纯、简单﹐而美国的高中生为了保持GPA 每次作业﹐考试都不能差。当然作业考试都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多TRICK﹐考的就是你的4年如一日的毅力。你应该珍惜中国的学习环境﹐怎么能放弃呢。美国的高中生想上好学校何止是学习到11点﹐1、2点都是常事。平时上完课﹐还要参加很多活动﹐不是被动的参加﹐为了显示领导才能﹐有能力的学生都自己组织﹐都要动一番脑筋的。我的孩子在中国读书就觉得很轻松比美国。上完课﹐作完作业﹐没事了﹐还看电视连续剧哪。而且我的孩子还经常不交作业﹐不上课﹐请病假。但期末考试考好就可以了﹐与平时学习都无关。而美国就不同了。到美国不敢不交作业。
国内苦难建议你到COMECROSS 的BLOG 看一看
Comecross的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088966992。
中国的高考多么单纯、简单﹐而美国的高中生为了保持GPA 每次作业﹐考试都不能差。当然作业考试都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多TRICK﹐考的就是你的4年如一日的毅力。你应该珍惜中国的学习环境﹐怎么能放弃呢。美国的高中生想上好学校何止是学习到11点﹐1、2点都是常事。平时上完课﹐还要参加很多活动﹐不是被动的参加﹐为了显示领导才能﹐有能力的学生都自己组织﹐都要动一番脑筋的。我的孩子在中国读书就觉得很轻松比美国。上完课﹐作完作业﹐没事了﹐还看电视连续剧哪。而且我的孩子还经常不交作业﹐不上课﹐请病假。但期末考试考好就可以了﹐与平时学习都无关。而美国就不同了。到美国不敢不交作业。
学习要讲方法。你会的题﹐可以不作﹐只作难题﹐不会的题。你的时间不就出来了吗。况且﹐高考看的是你的最后一次高考成绩。我的孩子老师也认为他不是好学生﹐学习不刻苦﹐浮燥。但成绩还可以﹐老师也没话讲。不过我的孩子在中国是很热衷学校、班级的各种课外活动。我的孩子从来没有认为中国学的没用﹐而是后悔没多学点东西。我的意思是要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应对方法。不能因为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就放弃学习。如果一个学生非常刻苦﹐成绩还上不去﹐说明他的能力有问题﹐就不适合上大学。为什么有高考﹐就是选拔人才。中国人多﹐不能保证每一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所以要选拔有能力的人上大学。当然任何一种选拔方式不一定都很完美﹐包括美国的。人生的路由自己选择。你不愿吃苦﹐也可以不努力﹐这是你个人的选择。也许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美国那么宽松﹐觉得压力大。一个人能否适应你生存的社会也是你个人全面素质的考验﹕“适者生存”
Comecross的博文《压力》
压力,人们总说“无形的压力”。
而就是那个叫作压力的东西在我周围越来越成为有形物,挥之不去。
和原来国内的家人朋友聊天时,他们总说,你比现在在国内读高三的人幸福很多呢,不用“一考定终身”。
是,可是现在的很多的时候我宁愿回到那种单纯的解题状态,跟曾经的自己一样,埋入题海中一醉不醒,然后换来自己很满意的成绩。
我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弊病,也是被教育界反反复复评论的“扼杀了创造力”“中国学生只会解题”,之类之类。
而那样的形式,毕竟是若有付出,有对的方法,客观主观都正常的话,就不会出什么太大的状况。
可是现在呢?
很多时候自己真的是很害怕的,怕什么自己也说不清。
怕自己在付出之后没有满意的结果吗?
怕最后的客观因素还是会影响一些东西吗?
客观的很多东西让我的确很无奈,语言毕竟是第二语言,来的毕竟是晚了,一些东西确实是不了解,等等等等。
美国大学的招生真的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弊与利没有人能够真正的衡量。
有时候的确不得不相信运气的辅佐。
而我知道自己不够优秀,更因此有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我怕,我怕如果自己经过百分之百的努力,最后结果还是不够心怡,要怎么办?
很多时候想到一年多后等到录取结果的那刻,自己都会莫名其妙的难过。
我只希望,有付出,有收获,那就很好。
而就是那个叫作压力的东西在我周围越来越成为有形物,挥之不去。
和原来国内的家人朋友聊天时,他们总说,你比现在在国内读高三的人幸福很多呢,不用“一考定终身”。
是,可是现在的很多的时候我宁愿回到那种单纯的解题状态,跟曾经的自己一样,埋入题海中一醉不醒,然后换来自己很满意的成绩。
我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弊病,也是被教育界反反复复评论的“扼杀了创造力”“中国学生只会解题”,之类之类。
而那样的形式,毕竟是若有付出,有对的方法,客观主观都正常的话,就不会出什么太大的状况。
可是现在呢?
很多时候自己真的是很害怕的,怕什么自己也说不清。
怕自己在付出之后没有满意的结果吗?
怕最后的客观因素还是会影响一些东西吗?
客观的很多东西让我的确很无奈,语言毕竟是第二语言,来的毕竟是晚了,一些东西确实是不了解,等等等等。
美国大学的招生真的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弊与利没有人能够真正的衡量。
有时候的确不得不相信运气的辅佐。
而我知道自己不够优秀,更因此有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我怕,我怕如果自己经过百分之百的努力,最后结果还是不够心怡,要怎么办?
很多时候想到一年多后等到录取结果的那刻,自己都会莫名其妙的难过。
我只希望,有付出,有收获,那就很好。
浅蓝的评论:
我也刚刚开始在美国大学本科的第二个学期,对于高老师和COMECROSS的一些体会感想也是深有同感的。我不愿意去想上个学期日子我是怎么度过的,每次从哲学和古典音乐课走出来,自己的彷徨与无助;半夜两点在图书馆写比我在国内中文写的文章还长的论文。因为英语的关系我连完整的笔记都记不下来,很多教授是不写板书的。每天晚上下了课走在清净的校园里仰望着天空,眼泪就会不受控制的流出来。期末PRESENTATION,当我站在讲台前对着同学教授讲中国古典音乐时,觉得自己很自豪。
现在的我还是对着1000多页的生物书发愁,但是还要尽全力去准备每一次测验,考试,论文。每一小步都要走对到期末时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我可以不在意高三那年每一次模拟测验,但是现在的我作业也要做到尽善尽美。将来还要自己找实习公司,进入更好的学校,知道会很累,但一切的付出都会沉淀成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