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美教育差异何在?

(2006-01-27 05:37:50)
分类: 《人生设计线路图》
4.中美教育差异何在

有人说,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美国教育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美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

以数学为例,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美国学校的数学教育则基本上是“点到为止”,教师一般不要求学生做完教科书上的习题,常常只要求做单数题或双数题。中国基础教育是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技巧,美国教育只是让人明白是怎么回事,至于学生今后是否要以数学工程作为事业,则由学生今后自己去选择,学校的教育没有必要强迫学生把那些技术练得“炉火纯青”。

所以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美国教育是普及与精英相结合的教育,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是当平民还是做“精英”。自己选择走“精英”道路的,需要艰苦奋斗;选择走平民道路的,接受普及教育,平平淡淡、与世无争地接受社会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知识的教学只是点到为止而已。这样的教育是大众化的平民化的教育。虽然每个美国人在16岁以前必须接受强制性的教育,但是这种大众化的教育却比较普及,也就是标准比较低,它适合于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就业市场的限制以及人文环境诸因素影响,国内的教育只能这样“公平”地实施。中国学生在这种社会形态下没有选择的余地,美国学生则不同,选择走“精英”道路的少数人,只要艰苦努力、认真学习,力求“精”“深”,同样也能实现自己的“精英”教育。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没有来自社会、家庭强制的压力,所以有一种愉快的发自内心的动力。

中美教育除了自我的定位问题之外,在学业课程的选择上还有很大的区别。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美国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

中美教育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美国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自学和自我表达能力。曾有一位来美上高中的学生对我说过,美国老师的讲课水平与中国老师的相比,实在相差太远了,一堂课下来,七零八落的,不知道在讲些什么,非常没有条理性,很显然老师根本就不备课。这位学生说的话一点不假,中国的老师备课认真,一节课四五十分钟讲得满满的,条理性非常好。但是,想一想,老师讲的课不是教科书里都有的吗?如果教科书里还没有,教辅书里不也有吗?我女儿曾经到国内的学校上了三个星期的课,她回来后向我发了一通感慨:“不知道为什么课本里有的东西老师上课还要讲。”她认为:既然书上都有了,学生不都可以自己看了吗?干吗上课还要讲呢?

事实上,不仅是美国中小学的教师课讲得“不好”,就是很多美国大学教授课也讲得很“不好”,常常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让人摸不着头脑。上面提到的那位学生上了大学以后深有感悟地对我说:他上过的两所美国大学的老师讲课也是那样没有条理性,但美国学生都能搞得很清楚,可见问题还是在自己。美国老师课讲得“不好”是因为他们常常只把要点提一提,然后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剩下的让学生自己去发挥。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许没有扎实的基础,但更会思考,因为他们不是从小到大地由老师“灌大”“教大”的,反而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好的创造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