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02年就已注册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域名:www.china-us.com,初衷之一是为了建立一个与网友对话的平台,可惜几年过去,这个资源还没有利用起来,网上交流的愿望也没有实现。05年11月14日我和新东方集团的徐小平先生作客新浪嘉宾聊天(见网地址:http://edu.sina.com.cn/l/2005-11-14/1826129921.html)以后,新浪教育为我注册了这个博客,让我既感动又兴奋。不用花费任何投资和精力去管理,就能使用这么一个功能强大的系统,除了感动之外,当然还要感恩。我很感激新浪以及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者和推动者们。
我的两本书《人生设计线路图——美国升学与前途》和《人生设计在童年——哈佛爸爸有话说》出版以后,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对有的读者来信,我简短答复,对有的读者,不但给予长篇回复,有时甚至给他们挂长通的越洋电话。对于还没有回复的来信,我心怀很深的歉疚,尤其是那些给我写了长长来信的朋友。我总在想,我一定要在今后某日给他们回复。
不过。我是一个很惰性的人。昨天凌晨三点(我和北京有14个小时的时差),读到一位大学生给我的来信,使命感让我立即回了信。希望他把信发到这里来,我在这里回复,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交流。
为了众多学子的困惑和命运,从今天开始,我要开“博”了。
XX同学:你好!
在你发出邮件的30分钟后,我就读到了你的这个邮件,现在已是我所居住的美国中部时间凌晨3点。抑制着泪水,对着模糊的屏幕,反复认真读了几遍你的来信,思潮澎湃,长时间难以平静。我有必须认真回复的使命感。
我的两本书出版后,不断接到撼动人心的读者来信,但是因为忙,对很多来信没有详细地回复,我心里非常不安。
我12月初在新浪注册了博客,但是因为忙,至今还没有上去写什么。你来信中提到的问题是很多人的困惑,我想把给你的回复放在那里,以便让更多的人看到,不知你的意见如何。如果你同意的话,请将你的来信发到我的博客上去,我在那里答复,你觉得合适吗?当然,你可以使用匿名,也可以隐去其他不愿公开的DD。
忍不住,顺便先说一下,从你的邮件中,我已知道,你是非常优秀的!
新年好!
高燕定
2006/01/13
凌晨3:30
我的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m/gaoyanding
XX同学:你好!
我想,你大约应该进入:http://blog.sina.com.cn/main/,在那里点击"开通新浪Blog",登记一个登陆名,然后可以进入我的Blog“给我留言”。留言的长度可能有限制,如果长度超过250字,可能得跟在我的文章后面,以“评论”的方式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