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诸暨火车站,一个城市的回忆与梦想

(2006-11-29 14:19:45)
诸暨火车站,一个城市的回忆与梦想
 
新火车站掠影
 
    有着70年历史的浙赣铁路老线开始告别历史舞台。11月,随着挖掘机的第一下作业,苎萝路立交桥开拆了,一起被拆除的还有艮塔路立交桥、福庄路立交桥、梁家埠立交桥……这不由得让人一下子又挂念起老火车站来,不知道火车站搬迁半年过去了,老车站面貌如何?那些和老火车站息息相关的人,又过得怎么样?如今的新火车站,又是怎样的景象?

    11月27日,我们循着熟悉的路线,开始了一次探访。

诸暨火车站,一个城市的回忆与梦想

11月27日苎萝路立交桥正在拆除

 

诸暨火车站,一个城市的回忆与梦想

老火车站的候车室成了羽毛球场

 

诸暨火车站,一个城市的回忆与梦想

老火车站的管理员老王站在空荡荡的月台上怅然若失

 

    老火车站:设想成为遗址公园 

    老火车站,“诸暨”两字仍十分醒目。原本热闹的广场已经空了,以前热闹的小饭店和喧嚣的停车场都不见了。在原来的检票口,我们看到了一块黑板,用漂亮的粉笔字写着一个告示:“火车站已经搬迁,去新火车站可在广场下面人民路乘10路、17路公交车。”

    老王是火车站的管理员,在这里巡管4个多月了。他说,即使到现在,还有些外地人到这里来乘火车,所以他们索性弄了块黑板给个告示,不用一遍遍地解释。老王在这里已经接待了很多媒体,显得很老道,他说,真不巧,刚刚早上还有一个40多岁的男人拿着个照相机来这里拍照,说是要留做纪念,不然的话你们可以采访采访他。

    管火车站的总共有10个人,主要是看管遗留在这里的一些家当,不让人破坏了。

    我们来到候车室,原先的候车椅子差不多搬空了,留出的场地成了一个羽毛球场。老王说,现在晚上有人来打羽毛球,这里才热闹些。

    以前的贵宾候车室摆放了一张乒乓球台,通过这里的门,老王领我们到了月台。月台其实没变样,只是萧索了些,风显得很大。

    奇怪的是,说要全线拆除的火车轨道,在这里居然还留了一段100米左右的铁轨。老王笑着跟我们解释,据说这里要成为一个站台公园,所以铁轨啊站牌啊都保存着,好让大家常过来怀念一下。存在了半个多世纪,市民对于老铁路老火车站的感情是没办法割舍的。

    “我以前每天至少横穿轨道2次,到铁路对面的糖烟酒公司去上班,这已经成习惯了,现在每天到这里走走成了必修课。”老王是山西人,就住在总工会职校的后面,夫妻俩来诸暨已经30多年了,可是一开口还是很浓的山西话,不仔细听还真听不明白。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们夫妇正慢慢地行走在废弃的铁轨上,不时低声交流着什么,仿佛在找寻曾经的记忆。我们忽然想到老王说过,据说为了这个遗址公园更加地道,到时候会运来一个很大的火车头放在铁轨上。

    在月台,我们碰到了一位匆匆而过的老先生,他是老铁路职工,退休已经20多年了,就住在火车站对面。他说,以前听惯了火车的轰隆声,这种声音刚刚消失的时候,还真是不习惯。他觉得火车站搬迁之后,最大的感受是“太冷清了”。

    在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忽然发现老站台上堪为标志的汉白玉西施雕像不见了,另一位管理师傅意味深长地说,西施跟着铁路走了。

    新火车站:在城市西进中前行 

    一个小时后,沿着宽阔的道路,我们来到了位于城西的新火车站。

    在新火车站的月台,我们惊喜地看到了在老火车站找不到的那个汉白玉西施雕像,它就在月台接近入口处的位置。仔细一看,雕像的底座翻新了,颜色由原来的银灰色变成棕色,在新车站现代感极强的建筑中显得格外醒目。据说,这是从老火车站搬过来的惟一的纪念物。

    陈志明今年54岁,是一名铁路老职工,正当壮年生了一场病,康复之后退出一线,现在的主要工作是维持火车站的秩序。1980年,他在红门火车站待了2年,之后,他又调到邱村火车站待了8年。1990年开始,他一直在老火车站工作。他以为会在那里干到退休,没想到,今年又跟着新火车站搬到了这里。

    但陈志明很享受这一次次的迁徙,他觉得生活总是越变越好的,所以不必对过去有过多的缅怀,而应该着眼未来。他说,其实现在新火车站上来回跑的火车还没真正实现电气化,但是硬件已经上去了,那是迟早的事情。“以前火车来了,铁道员就点一盏煤油灯挂上去当信号灯。看看现在,发展起来也就二三十年的工夫啊。”

    我们问陈志明,现在上下班是不是觉得比较不方便?他很快用两个食指交叉出一个“十”字说,没什么不方便,其实也就十分钟。

    陈志明不厌其烦地讲述着新火车站的好,说现在火车站月台高了,刚好够到火车的门,乘客上下车不用走台阶了,而且因为月台高了,也不会出现乘客图方便横穿轨道发生危险;现在的站台是南北分开的,一楼通道出来就是往南开,过二楼检票口的就是往北开,乘客根本不会乘错;整个站台都装了监控录像,有什么事情都能够及时反映出来……

    随着车站迁徙的,除了铁路人,还有生意人。

    循着一阵饭菜的香气,我们找到了老何。老何家的“厨房”就在月台的边上。坐过火车的都应该有这样的记忆,每到一个车站,一到吃饭的点,就有小贩推着辆四轮铁皮小车在月台上朝着火车窗口喊,吃饭喽吃饭喽。当然,如果不想吃饭,铁皮小车里还有饮料和零食。老何就是承包了这个营生。

    老何以前在老火车站的出口旁边开饭店,据说有好几个店面,生意做得很不错,钱也赚了不少。知道火车站要搬迁了,老何考虑了很久,最后还是觉得挨着铁轨做了那么多年生意,已经离不开它了。所以火车站搬到这里之后,他也过来了。从原来外面小店的小打小闹到现在进入内部营业,老何很顺利地完成了从一个小掌柜到老板的转变,他说这要谢谢火车站的搬迁。老何说,与老火车站相比较,现在还是稍嫌冷清了点。但是相信随着越山西拓战略的实施,周边配套设施会越来越完善,这里一定会越来越繁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