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间看到了陆川在拍摄《南京,南京》时写给看了美工的一段话:“我看不到设计师内心的表达,情感的表达,只是看到你们在兢兢业业地拼凑房屋,拼凑街道,对于电影空间的设计中没有倾注你们内心的情感。……我需要的是你们以艺术家的方式,尤其是在电影的设计阶段,去感悟那段历史,去感悟那个静默在黑白影调中的被死亡阴影重重包裹着的城池,那个空荡荡的没有生气的城市,那个街道被废墟焦尸石砾掩盖,天空被扭曲变形的钢铁支架割裂的城池。”
“我们有大批的史料照片,曾经一度你们认为用这些照片可以代替设计。这是错误的。如果数据能够给我们电影情感,我们早就可以用建筑师代替电影美术师了。”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冲淡人生的凌厉和惨淡,那就是“情感”。
看过之后,颇有感触,一个“虚拟”的场景,都需要有“情感”在里面,没有情感的废墟,是苍白单薄的,酝酿不出劫后重生的希望。
而对于家,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投注情感在里面,因为这里是我们生活的“场景”,环境是要和每一个家庭成员一起呼吸吐纳的,久而久之,人与物耳鬓厮磨、相濡以沫,共同积淀出深厚的感情纬度。环境和人互为表里,共同见证着成长、变化、家的“归属感”才会越发的深入人心,“家”的意义不再仅仅停留在遮风避雨的“物质功用”层面,而是渐渐地成为每一位成员心里的归所,成为联结每个家庭成员情感的纽带。
天天的家,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感情的小天地。
我们的相识,早在房子设计的一年前就开始了,天天妈妈的朋友是这样介绍天天妈妈的
——“我的大学同学非常了不起,坚持母乳喂养一直到孩子3周岁,因为她坚信,吃母乳的过程就是孩子和妈妈建立心灵纽带的过程,长期吃母乳的孩子,他的安全感也会建立的很好。”
我喂普洱整整12个月,已经在朋友中传为佳话,听到这个“英勇”的故事,我对这个天天妈佩服得五体投地,直接晋升为我内心中“英雄母亲”、“全国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个如此重视“亲情”的妈妈深深地打动了亦为人母的我,能为天天、为天天伟大的妈妈敦厚的爸爸、为天天的全家营造出满载亲情的家成为我的憧憬和责任。
先放上一张天天母女的合影暖暖身,大片稍后继续。

民以食为天,咱们就从厨房开始吧

厨房的墙砖是巧克力色的,橱柜是奶油色的,于是厨房就有了卡布奇诺的芬芳醇厚。

看看局部,墙砖仿佛是要溶化的整板巧克力,真想咬一口

美味佳肴的前传一般都发生在厨房里(外订送餐除外),而后传大多就是在餐桌上(草地聚餐除外)
下面,我们就要过渡到餐厅了。一扇厨房门界定了每道菜的“前世今生”,哈哈

餐厅与厨房,相看两不厌

餐厅里,一轮永远不落的太阳,太阳里还映出个“福”字来,赐“福”的人是天天的外公-----上海画院的画家

“太阳特写”

考眼力,看看这里出现了多少种材质?

喜欢这白色的餐椅,不是因为她们系出“名门”,而是喜欢她们等待与包容的姿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