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孔庆东
孔庆东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12
  • 关注人气:342,7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立中国考试学

(2008-10-13 23:23:16)
标签:

考试学

文化

建立中国考试学

       阅卷指挥中心

 

建立中国考试学

       ——序08《阅卷纵横》

 

                 孔庆东

 

从几张“渔阳纸贵”的宣传快报,到脍炙人口的洋洋十万言专刊,《阅卷纵横》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份兼备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宝贵刊物,它见证着北京语文高考阅卷的历史,它凝聚着几茬北京语文界精英的心血,用今年试题中顾炎武的诗句说,真可谓:“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但仅仅做为一份见证,还是不够的。笔者以为,应该进一步提高《阅卷纵横》的学术性,让这份全国同行仰慕的特殊刊物成为帮助领导把握全局、帮助教师改进业务、帮助专家慎思明辨,从而建立起中国考试学的一枚“过河卒子”。

在2008年的阅卷动员大会上,笔者正式提出了“建立中国考试学”的设想。陈跃红教授也多次从全球视野出发,高度强调了考试作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性。在向北京考试院领导和莅临阅卷现场视察的北京市长的工作汇报中,我们都格外突出了这一点,希望能够建立一座专业化的考试基地,将所有考试提高到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意义上来统筹安排,科学部署。或许,这个设想的实现,将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幸好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逐客已无家”的时代,那就应该首先立足于我们的语文,立足于我们的《阅卷纵横》,为那一天的到来先奠定几块“责任之石”。

今年,北京市语文高考阅卷首次采用网上评阅的方式,评阅者与试卷“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崭新的一个阅卷时代降临了。它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和方便,也给我们带来了忧虑和思考。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我们尽管怀念以前“喜刷刷、喜刷刷”翻动着卷子的温情时代,但是我们毕竟不能退回去了。真的勇士,必须毅然前行。用陶渊明的话说:“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今年阅卷过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和各“战场”多次出现的“险情”,经过我们智勇双全的拼搏,全部化解。我们用四百颗爱心,稳稳托起了十万北京考生的梦想。但是,这些问题不应随着阅卷的结束而被遗忘,勇于向问题挑战,才是勇士的乐趣所在。我们要认真总结,多方沟通,要勇于“给领导上课”,要勇于“给科学挑错”,要勇于“给自己找乐”。

以前我们用笔阅卷的时候,我每年都用《十五贯》里的一句台词来提醒大家:“这支笔,千斤重。”今年我们用指头点击鼠标和键盘来阅卷,我又说:“十指连心。”这都是站在广大考生的立场上来说的。平平常常的几分,可能就关联着一个孩子的前程,那孩子不是别人,就是从前的我们和我们的未来。所以,这次阅卷,当发现空白试题的时候,我们翻遍了全卷去寻找那些粗心的孩子的那几分,当字迹模糊的时候,我们将试题放大到百分之五百来仔细辨认。连续一周在电脑前和空调下操作,不但使阅卷老师非常疲劳,而且使大家不时感到寂寞枯燥。这是纯科学主义带来的弊端,我们将会协同相关部门,在保证阅卷科学化的同时,加强阅卷工作的人性化,既要放飞十万孩子的纯洁梦想,也要维护四百老师的身心健康。

今年的阅卷大军中,我所认识的老面孔非常少。我喜悦地看到,一大批80后的老师,加入了这支队伍。当社会上很多人还在以偏概全地把80后当作不懂事的孩子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时候,我们已经有这么多的80后,在决定别的孩子的命运了。这些80后中的许多人说,他们是读着我的书长大的,从一名学生到一名老师,直到今天共同战斗在一座大楼里。我不禁想起少年时代曾经流行的一句话:“老师和同学,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看见这些英姿勃勃的80后,我对我们的阅卷大军充满了自豪。看见他们有时候也累得直犯困——更何况那些老教师,我又非常地心疼。我希望各单位的领导和老教师能够爱惜他们,提高他们,因为他们,是建立中国考试学的希望所在。

杜甫诗曰:“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我们的《阅卷纵横》已经不年轻了,但离“老成”还很遥远。今年这份沉甸甸的“纵横”,包含了我们“三大战场”所有将士的智慧和奉献,必将在北京高考的历史上,特别是网上阅卷的历史上,留下深深的印痕。当中国考试学在我们年复一年的努力下,不知不觉间缓缓成长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虽然我们不再用笔判卷了,但我们的那只笔,已经凌云多时矣。

2008-6-18

 

本期博客思考题:

1、你认为最应该经常接受考试的是什么人?

2、请用3个词对阅卷者提出你的希望和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