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健去世了。
有评论说“代表昭和精神的一代硬汉离开”。然后评论还说,“这种硬汉,和无赖、混混、混不吝、流氓、暴徒是不同的,他英朗的外表和硬朗的内心高度统一,因而高仓健演出侠客,不是黑帮片里那种黑吃黑比谁更残酷的混混,而是残留有明治时代武士精神的侠之大者,身上残留有农业时代浪人的气质。高仓健的侠,体现在眼神,一辈子不变,犀利坚毅。
我们看过高仓健主演的《追捕》《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海峡》《兆治的酒馆》等几部奠定高仓健形象的电影,这个人可以是父亲、丈夫、同事、朋友,无论他在哪里都能像太阳一样发出光芒,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跟着温暖迸发。
我不知道高仓健去世引发的效应是不是与现在这样的硬汉太少了有关。原来,我觉得孙红雷是一个。从《征服》到《落地请开手机》都是这样。但后来拍了一个很娘的《男人帮》后,孙红雷的硬汉形象彻底坍塌。
直到今天,只见满屏小鲜肉,不见一位真男人。
小鲜肉也横世于世,完全是偶像时代的产物。
小鲜肉本来是指年龄在12~18岁之间,性格纯良,感情经历单纯,没有太多情感经验,并且长相俊俏的男生。随着小鲜肉市场的需求量太大,那些24、5的帅哥也厚颜无耻地自称为“小鲜肉”。而小鲜肉的消费者,更多是少妇阶层的观众。对于这些少妇们来说,是“无肉不欢”。有肉就开心,就捧场,她们在欣赏一部影视剧的同时,也稍带着消费了一次男色。小鲜肉当道,留下的只有一片白花花的肤色和空洞的眼睛,或者至多是一些闷骚的味道之外,其余什么也没有。当我们面对高仓健时,再看那些小鲜肉,则更显得苍白。
然后就思考一个问题,多少个小鲜肉能赶上一个高仓健?恐怕不是几个,得是几吨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