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1934年4月出生,山东蓬莱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著名历史学家。
阎崇年系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曾因主讲《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使讲坛类节目一炮而红,其同名图书随之热销超过200万册。目前身为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并担任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北京满学会会长等职务。今年,他再度成为“百家讲坛”年度主讲人,并首次提出了“大故宫”这一概念,打开故宫外延,将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沈阳故宫、南京明故宫等,纳入故宫姻系,并以此为脉络,透彻解析绵延千百年的封建皇家族系和社会人文。
一件深蓝色风衣,一身深蓝色西装,白衬衫,深色领带,行动敏捷,精神矍铄——这就是年近八旬的阎崇年先生留给沈阳读者的印象。
4月22日,沈阳小雨,但阎崇年沈阳之行的热度并没有因为天降小雨而减弱半分。从东北大学到沈阳市新华购书中心,从讲演到签售,阎崇年先生每到一处都赢得了读者的热情赞美和真诚掌声。
拒绝聊“甄嬛”:“如果大家对历史真的感兴趣,可以去读史书,在那里才能找到更为准确的想知道的内容”
4月22日,阎崇年先生沈阳之行的重头戏是与沈阳读者的面对面交流。
交流过程中,阎崇年先生对读者感兴趣的问题一一解答。现场有一位12岁的小读者提出“顺治是否真出家”的问题,阎崇年说:“当时孝庄太后和康熙是经常去五台山的,不过根据史料记载,从顺治死到孝庄太后和康熙去五台山前后相差26年,从常理推断,如果康熙想念父亲,孝庄太后思念儿子,那大可不必等这么长时间再去看望,一两年,最多三年就应该去看望了。”
对于“满族文字对研究清史的作用”的提问,阎崇年先生回答:对外国学者来说,使用满族文字更有利于清史的研究。我国现在汉语言文字的清史资料非常丰富,不过,大家都知道外国人学汉语特别费劲。而满族文字就很简单,会读拼音就可以了。”
很多读者对时下正在热播的《甄嬛传》有兴趣。当有读者请阎崇年先生评价这部热播剧时,阎崇年先生表现出了学者的严谨态度。他说:“我不看电视剧,所以关于清宫戏、《甄嬛传》什么的,究竟讲的是什么内容,我不好去说,更不好去评论。”不过,阎崇年先生还是提醒读者,“如果大家对历史真的感兴趣,可以去读史书,在那里才能找到更为准确的想知道的内容。”
“至于己和,是指的三平衡:心理平衡、生理平衡、伦理平衡”
在新华购书中心的互动现场,有两名来自东北财经大学的学生。在交流中得知,这两名大学生,是阎崇年的绝对粉丝。为了能有机会见到阎崇年老师,从大连专程赶到沈阳。为了赶上周一的课,还得连夜返回大连。
阎崇年先生沈阳之行,有一站是到东北大学讲演。
在东北大学的讲演,阎崇年讲的主题是“如何读书”。当阎崇年讲到读书须“知静、知新、知悟、知止”时,现场响起如雷的掌声。在讲到一个人想获得成功时,阎崇年说到了“天和、地和、人和、己和”,阎崇年说:“天、地、人三和,想必大家都清楚,至于己和,是指的三平衡:心理平衡、生理平衡、伦理平衡。”因为阎崇年过于投入,讲演时间已经比预定的时间多出了半个小时,但阎崇年却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为了不影响下午的日程,随行人员不得不通过递纸条的方式提醒阎崇年老师控制时间。
蛰居5年:《大故宫》打开传统故宫的外延
被誉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第一坛好酒”的著名清史专家,阎崇年蛰伏5年后携新作《大故宫》重新出山,同名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之前几次上《百家讲坛》,阎崇年基本都在讲“皇上”,而这次却要讲皇宫,颇有些“跨界”的味道。
跟以往的故宫学著作相比,此次阎崇年在《大故宫》提出了“大故宫”的概念,即首次打开了传统故宫的外延,把北京故宫、南京明故宫、沈阳故宫以及颐和园、圆明园等“三山五园”,还有避暑山庄等纳入了故宫姻系,讲述了明清二十四位皇帝以及慈禧在北京紫禁城治居的历史。书中除有历史学的知识外,还涉及建筑学、文物学、文献学、档案学、艺术学、园林学、规划学、故宫学和满学等内容。
为了全面讲述“大故宫”,研究了一辈子明清史的阎崇年闭关5年,尽可能谢绝各种邀约,“宅”在书斋里,重新当起了学生。“我得学……”采访过程中,阎崇年提到最多的就是这三个字。
“我得看书,我得学。跟各个领域的专家学。学完了之后,把这些融化成我自己的,介绍给大家。先做学生,再做先生。”5年间,这位7旬的老人每天早晨4时半起来看书,直到晚上23时才“收摊儿”。他把自己比作蜜蜂,说要“到这个花里采采,到那个花里采采,找点甜的蜜,送给大家。”
除了看资料,阎崇年还坚持踏查。讲到的宫殿屋宇,他必须要亲自去过。偌大的北京紫禁城简直成了他的教室。由于进出太频繁,看门的安保人员虽然从没看过《百家讲坛》,但也都认识他了,只要望见他来,还隔着大老远,就招呼着往里迎。南京、沈阳两地的故宫,阎崇年也是常客。就连台北“故宫博物院”,他也跑了至少8趟。最长的一次,在那儿“泡”了一个学期。
“通俗讲述历史的方式并没有问题,只要它真实严肃,重要的是自己要本着对中华文化的敬畏和赞颂的初衷”
此次讲《大故宫》,阎崇年依旧坚持通俗的讲话。《大故宫》按照建筑空间为线索来讲述,从午门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前三殿,再到后宫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再到养心殿,然后是“东六宫”、“西六宫”。每个知名的空间都选几件最有价值、读者最喜欢的故事来讲述,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这500多年间在每一扇门、每一座房间里发生过的、厚重的历史故事。
而故宫的180万件珠宝有哪些熠熠生辉?嫔妃帝后们的衣食住行到底是怎么样的?阎崇年的研究都有所涉及。阎崇年说:“通俗讲述历史的方式并没有问题,只要它真实严肃,重要的是自己要本着对中华文化的敬畏和赞颂的初衷。”
阎崇年先生是位以严谨著称的学者,凡是自己没有深入研究的,他一律不说。比如你要是拿着明清史以外的话题向阎崇年求教,哪怕是满族文化该如何传承这样的内容,他给你的答案几乎就只有沉默。因为他觉得没有深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对于“故宫盗宝案”等话题,他也同样不予回应。“现代的问题就请社会学者回答。我这人知识面特别窄,有人说我渊博,我说我既不渊,也不博。我整天就明清史那些事儿。我觉得我还是对我自己研究的东西说一说吧,不研究的东西不敢说。”
前一篇:与博友红老虎共同见证温情生日会
后一篇:谭晶为孩子圆梦流泪能感染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