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小刚的尴尬在于,即使作品再有艺术追求,贺岁两个字也让他很难艺术起来。显然冯小刚并不满足只做挣钱的机器,为了证明自己也能艺术,他开始染指话剧。可靠的消息说,冯小刚将携手宋丹丹,联合执导话剧《特务》。目前还不知道《特务》内容,更不知道这个话剧喜剧还是悲剧?但喜剧也好,悲剧也罢,冯小刚如果真的染指话剧,在我看来还真就是一幕悲剧——是话剧界的悲剧。
在影视剧越来越不高贵的今天,只有话剧还能保持一点高贵的绅士风度。比如提到北京人艺的《茶馆》,提到辽艺的《父亲》,人们会肃然起敬。那人们对濮存昕、宋丹丹、焦晃等明星高看一眼也更多是出于对话剧的尊重。但就是这个让人肃然起敬的话剧,坦率地说前景并不被人十分看好。北京、上海还好,话剧在其它城市根本没有市场。前一段时间,沈阳出现小剧场话剧,但据说,有点挺不住了。沈阳话剧团干脆不敢排话剧,开始谋求别的出路。
这样的时候,冯小刚来了。据说,冯小刚出山有点赌气的成份。前段时间,话剧版的《非诚勿扰》给了冯小刚当头一棒,很多看过彩排的业内人士表示,话剧《非诚勿扰》精彩不断,让人笑到哭,比冯小刚的《非诚勿扰》不知好看多少倍,还有人笑言如果由话剧导演章乐斌来拍电影版的《非诚勿扰》,也会比冯小刚出色的多。于是,冯小刚不点不愤。于是,冯导决定在2011年以《特务》对话剧界试水。
冯小刚染指话剧会出现两种结果——其一、给话剧带来新的元素。其二,给话剧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冯小刚搞电影要票房,搞话剧当然也会要票房。有冯小刚的面子,明星阵容是可以保证的;有冯小刚的智慧,话剧搞笑也是一定的了。明星阵容和搞笑呈现,都可能让冯小刚的话剧获得不菲的票房。问题是,恰恰是这两个挣钱的元素,容易毁了话剧。如果冯小刚成功,会给话剧带来一种假像,以为只有明星和搞笑才是激活话剧的方式,于是,冯氏话剧会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很多话剧人可能会跟风克隆一批带有冯氏色彩的话剧来。
国产电影让人激动的票房并没有带来令人激动的国产电影一样,国产电影在票房的逼迫下,除了仅存的贺岁功能外,并不见更多电影本体的艺术价值。终于有一天,国产电影也会像暴发户一样感慨:“我们穷的只剩下钱了”。当今话剧,虽然贫穷,但尚存一点尊严,尚存一点艺术,尚存一点坚守。如果冯小刚再染指话剧,其结果很可能引发一场话剧的票房大战。大战的结果也像赵本山在小品里说的那样:距离有了,美没了。对于话剧来说,可能是:钱有了,美没了。
话剧清贫固然让人悲哀,如果有一天话剧也“穷的只剩下钱了”,那可是真的悲哀了。
看十大当红明星如何保持娇美身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