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我们所受的教育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给你找个榜样。
最早的是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然后是雷锋,然后是各种先进的人。那时,祖国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成为龙梅玉荣雷锋。后来,发现想成为龙梅玉荣并不容易,因为我们没有机会为国家放羊。我们至多在3月5日那天,走到街上为成为做好人好事的一员。学生时代,为邻居老太娘收拾过院子,现在想来,肯定是越收拾越乱。等我们走了,老大娘还得自己再打扫战场。那时的学,虽然形式很隆重,但坦率地说,并不走心。
就这样活到了快五十岁。都说四十不惑,我“不惑”的比较晚,因为很久以来一直思考的“到底谁才是我学习的榜样”的问题终于得出答案——自己做自己榜样。
得到这样答案后,我很兴奋。
自己做自己的榜样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自己得有点样。起码是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不太低级趣味的人。不然,怎么学?
如果真的想把自己当成自己的榜样,还需要把自己先虚幻成一个站得比较高的偶像,然后让自己经常地仰视自己一下。站得比较高,就要格外地约束自己,比如,不得作恶事,不得用害人之心,能助人处且助人,还有好多美德。这个环节叫铸品。全称是铸造品格。
人有品才值得仰视。
品铸造得了,还要自己经常与自己对照。
正所谓,榜样有了,得学。学就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能查找差距,找到差距了才得设法弥补。总之,让另一个自己赶上去,也成为一个有品的人。因为总想着偶像的自己,所以很多时候就不能太随便,为人处事,交朋会友,言谈举止,如果不小心把自己弄低了,会很心疼,会真的愧疚之心,会谴责:还榜样呢,哪有这样做榜样的?配吗?谴责之后,会如醍醐惯顶,接力前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