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热议“红楼”竟成了泼妇骂街
(2010-06-30 08:14:50)
早料定新《红楼梦》会挨骂。
因为规律告诉我们,凡新剧一定要有“板砖与骂声齐飞”的壮观场面,没有骂声不足以引人关注。但观红楼之骂,粗暴有余,技术不足,红楼之骂一点也不文化,如果仅以骂街代替批评,这是很让人失望的事情。
目前,对新“红楼之骂”大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鬼片说,一是青楼说,一是广播说,一是木纳说。
鬼片说太牵强——“画面是很有意境,就是总让人感觉看的不仅是《红楼梦》,而是神话片和恐怖片。”、“恍惚觉得是在看鬼片,虽然光打得是很漂亮,但也很阴森,人物感觉随时都像画皮的样子。”鬼片说显然有点吹毛求疵。因为画面处理一直就是导演个性的处理方式,这个“鬼”更像是批评者心里有鬼。
青楼说太轻浮——“新版女演员的气质不像红楼像青楼。”这是一种轻浮而又人为娱乐的声音。女人、青楼满足了娱乐的所有看点,但这种批评声音是不负责而且是轻浮的。这样轨浮的声音不值一听。
广播说挺靠谱——“雨村断了此案,急忙做出通知,告令侄之事已完毕,不必多虑……”“这梨香院原是……”旁白,这一切都是旁白,平均每隔5分钟出现一次,令观众烦不胜烦。不知道李少红是怎么想的,大量的旁白不仅会把故事肢解的七零八落,更重要的是旁白多了惹人烦,毕竟,电影不是广播剧。
木纳说很中肯。在批评的声音中,只有对林黛玉的挑剔比较中肯。第一集中黛玉进京都,从轿子里向外张望的那个桥段被观众指为像“看傻了眼”,而走进贾母房间时的表情被评为如“革命烈士就义”一般,黛玉的言行举止让观众觉得毫无气质,“根本不是大家闺秀”。所以有网友大声疾呼“林黛玉可以不漂亮,但一定不能痴肥啊”。
“新红楼”刚亮相就迎面一顿板砖,估计也是市场推广的需要。不过,纵观红梦之骂,没有文化含量是让人失望的事儿。新红楼不是闫凤娇,就算骂也应该有点文化感觉。
但目前,很遗憾,真的没看到有水准的骂。责骂也好,漫骂也罢,目的都是为了新红楼更好,但目前的骂与街头泼妇并不无致,这样的骂,不要也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