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是赵本山有言在先,研究会肯定会开成“你好我好,一团和气”的传统研讨会。但,赵本山那句“就想听‘坏话’和真话”的表白,鼓励了与会专家。于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省略了客套,直奔主题——批评本山。教授批评之声刚停,赵本山就舌枪唇剑的开始反击……一时,研讨会火药味很浓。显然人们对这样充满火药味的研讨会准备不足,特别是面对赵本山拍案而起,公开反驳更是预想不到。于是,本山开炮也了人们争议的焦点。
赵本山到底该不该冲冠一怒呢。
通常的研讨会,即使面对批评,即使批评之声很不着调,被批评者也是一副谦逊的表情,还时不时记录一下。不过,赵本山到底是赵本山,就在研讨会现场,赵本山开始反驳——“首先我要说,我从来都不是高雅的人,也从来没装过高雅,我也最恨那些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有文化的,而实际在误人子弟的一批所谓教授。高雅是从民俗进化来的,没有大俗就不会有大雅。”
既是研讨会,教授可以批评,本山当然也可以有话直说。恰恰,这才有点学术争议的意味。不过,在教授批评完后,赵本山那句“最恨那些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有文化的,而实际在误人子弟的一批所谓教授”的还击,显然气量小了些。争议最好在学术层面,上升到人身攻击,不妥——这位教授提到的农村生活,我想知道,您熟不熟悉农村生活?农村到底什么样?您去没去过?您体验过吗?如果没有发言权的话,那考虑好再说。我来是想找一服对我有好处的药,别给我开一服药我吃了就死的。我想找一个好医生,不是假医生。我想吃良药,不希望吃毒药。”
赵本山是艺术家,而且一点点地向大师级的段位靠近。这是人们希望看到的。
但凡大师都有虚怀若谷的品德,虚怀若谷说的是胸襟宽大得像山谷一样宽广。形容非常谦虚,能容纳很多意见。显然,在这一点上,赵本山表现急躁了一些。且不说赵本山尚未达到艺术的巅峰状态,即使达到了,也应该有倾听的胸怀。
小沈阳表演小品请一个女观众互动,当时,小沈阳特别对女观众的男朋友叮嘱了一句:“不带急眼地。”虽然是玩笑,但“不带急眼地”应该是一种游戏规则。
赵本山现场发火,可以理解为率真,当然也容易让人感觉老虎屁股摸不得的霸道。其实,文艺需要批评,文艺批评需要真实的声音,真实声音需要认真倾听。在批评面前,霸道是无知,不如以理服人。
本山与教授争议的焦点是雅与俗的问题。
艺术的雅与俗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应该说,本山说的有道理,教授说的也没错。错在他们没有统一一个概念:本山喜剧是作品还是产品。
从《刘老根》到《马大帅》再到《乡村爱情》,赵本山做的是产品。从产品意义来说,刘老根、马大帅和乡村爱情都是成熟品牌。对于经营者来说,有成熟品牌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利润,有利润就有不断推出的动力。所以,赵本山不仅要弄《乡村爱情4》而且还把那个几乎被观众遗忘的刘老根系列也再度提到工作日程,《刘老根4》也在筹备之中。
教授那种“电视剧绕开真正的现实生活走,其实是一种伪现实主义。本山先生应该抓住更广博、更深层的东西,敢于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这样的作品才能流传下来,长留艺术史。”的批评显然是对作品的要求,因为赵本山做的是产品,显然,这个要求并不完全适合于它。于是,赵本山才听不进去。
听不进去就当然发火了。想想看,连张艺谋、王家卫、韩三平都主动赶到沈阳拜赵本山,突然冒出个小小的教授教训他,不火才怪呢。不过,这一怒,本山离大师就越来越远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