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捐助》挨批,本山遭遇专家找碴儿

(2010-02-16 11:55:09)
标签:

单亲母亲

寡妇

小品

卖拐

赵本山

娱乐

《捐助》挨批,本山遭遇专家找碴儿


    碰瓷,属北京方言,泛指一些投机取巧,敲诈勒索的行为。例如故意和机动车辆相撞,骗取赔偿。今天看到专家狂批赵本山的文章,就很同情赵本山,遇到碰瓷的了。拉着赵本山说事儿,约等于别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往路中央摆放,专等路人不小心碰坏,他们便可以借机讹诈。当然,吴专家不是为讹诈,但为了引起关注,是一定的了,不然,那位吴专家也不至于在春晚结束后的第一时间,批起赵本山来。
    吴专家称,这篇小品对弱势群体的不尊重并无改变……整个小品闹得就是两个捐款者之间的纠纷,而其中的笑料无外乎民间那种“寡妇门前是非多”。而且这位专家还特别举例说:“他的弟子在小品中明着指责师傅:你看你整的,不是给寡妇挑水,就是给寡妇捐款。”并且声明“小品中出现最多的语词,就是寡妇二字”。接着又敏感地发现“我们看到随后出来的受捐赠母亲的形象,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并无二异,见面就叩头,面无表情两眼发呆,听凭摆布。无论是编剧的潜台词还是演员的行为语言,对这位单亲母亲充满戏谑与取乐的意味。”
    天啊!
    这竟然出自专家之口,俺服了优。
    赵本山今年的两个小品都看了,也明白了最后为什么央视春晚会选《捐助》。《就差钱》是《不差钱》的续集,并无太多新意,田娃有才,但刘小光的表演让人不舒服。《捐助》是不错的小品,王小利与赵本山斗戏,让人想起当年本山与范伟。故事也不错,以捐款为框架,通过两个老亲家的误会,引出一个又一个包袱。
    就像央视春晚年年搞年年会挨骂一样,赵本山挨骂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我以为这骂声会来自网民。但没想到,第一句骂声竟然来自“专家”。据说,这位专家也曾经骂过《卖拐》系列,批评这个系列“以调笑残疾人为乐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骂了《卖拐》这位吴先生才成为专家的,后来查了查资料才知道,生于1963年的吴先生是文艺学硕士,还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副主任等职。
    吴先生与我同龄,既然与我同龄不至于糊涂到这识数的地步,比如“小品中出现最多的语词,就是寡妇二字”就不知道吴先生是如何统计出来的;既然与我同龄,也还不至于到了老眼昏花的程度,比如“对单亲母亲充满戏谑与取乐的意味”也不知道是如何看出来的。
    说到底,吴先生这种找碴似的批评本山无关正义,不过是街头混混儿的碰瓷之举,目的就是引起本山的反感,然后回应对骂,然后生生酿出一起文化事件来。坦率地说,这种“找碴儿”之事我了干过,目的不是为了批评,而是为了关注度。不过,我虽为草根,还没无耻到像吴专家,干出碰瓷的构当来。
    我不知道怎么样才是对弱势群体的重视,也不知道艺术家如何做才是重视。凡小品肯定要搞笑,没有误会就没有笑料,单亲母亲与赵本山下跪不过是引起“对拜”,与取乐有何关系呢。吴专家为了给碰瓷找一个合理的理由,竟以专家视角竟然看出了那么多问题,也真难为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