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奥特曼“动刀”先问孩子好不好

(2009-06-29 07:58:11)
标签:

育儿

《奥特曼》

广电总局

动刀

何必

情感

对奥特曼“动刀”先问孩子好不好

广电总局一思考,就不知道谁要遭殃。反映第三者题材,成了讴歌第三者;《我的丑娘》成了渲染负面,现在又轮到动画片《奥特曼》。
    《奥特曼》给孩子带来太多的快乐,孩子在玩的时候会经常模仿“奥特曼”的动作,双手交叉胸前或高举拳头,嘴里嗨嗨的,生动了许多。不幸的是,能打败无数怪兽的奥特曼,偏偏遭遇到广电总局,结果可能武功全费,彻底不会玩了。因为广电总局手里有一把剪刀,可以卡卡剪掉他们认为不妥的东西。
    对《奥特曼》“动刀”已经让人痛心,更让人痛心的是对《奥特曼》的欲加之罪。据说,向《奥特曼》动刀的原因是因为“暴力镜头对孩子性格造成负面影响”、“引发了专家和公众的不安情绪”……这样的原因,够恐怖。当然能成为“动刀”的理由。看来,广大总局真有责任心。不过,这样动刀也暴露了广电总局的狭隘。细究一下,不过是因为中国的英雄故事不敌奥特曼罢了。
    我们曾经也想用英雄故事影响孩子感染孩子,但不幸,我们的英雄故事太缺少吸引力了,太想影响孩子了,结果孩子并不买帐。每年寒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列出一堆孩子文化消费的菜单,但如果问问孩子本人,他们会响亮地回答:我最喜欢《奥特曼》。
    为什么能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不如战胜怪兽的奥特曼呢?这着实是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显然,不是董存瑞不够感动人,而是讲述的方式不足以感染人。至于
    “引发了专家和公众的不安情绪”,公众是拿来说事儿的,而专家的情绪按扭则掌控在广电总局那,高昂和低落,全由广电总局说了算。比如这次,就有专家认为了,“有专家”是这样认为的——动画片对少儿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而不良镜头无疑可能扭曲正常的价值观念。少儿必须在家长陪同之下才能观看此片。
    这究竟是“有专家”之言,还是为了给自己“动刀”找个托词,一看便知。 
    据说,广电总局在对《迪迦奥特曼》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正,重点是“删减了暴力镜头”,“控制每场打斗情节的时间长短”,“控制正反人物出现的画面比例”,说这样就符合未成年观众的接受度和理解力了,这样说能准确传达“英雄主义”和“善恶观”了。
我不明白的是,广电总局做这些决定之前,为什么不问问孩子自己。问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喜欢奥特曼?我知道广电总局想动刀不难,但我关心的是,一顿乱刀之后,奥特曼还是奥特曼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