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本山:《关东大先生》没想教育谁

(2009-02-02 11:29:50)
标签:

娱乐

   赵本山:《关东大先生》没想教育谁

   赵本山的新作《关东大先生》开播了。因为赵本山将影像版权先一步卖了,让我能有机会在电视剧开播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看完全剧。《关东大先生》给我最深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没想教育谁的喜剧。
    《关东大先生》讲了一个民间艺人闯荡北市场的故事。故事虽然以东北为背景,但没有以往的风雪,只有风土人情。民国初年,奉天北市场的民间艺人和“全聚德”女老板、前清“贝勒爷”一起四处寻宝、“为国护宝”,与日本侵略势力和军阀汉奸们机智斗争的传奇故事。故事背景只放在北市场上,透过这部电视剧,看到了曾经的北市场,看到了那个年代的人与事儿。《关东大先生》整体是轻松的,这样的定位更适合赵本山弟子信畅快地演绎——在《刘老根》中扮演二柱子的徒弟张小飞在《关东大先生》中挑起大梁,扮演赵春安一角;《乡村爱情》中泼辣的谢大脚则摇身一变,成了烤鸭店的女老板叶丽莎;《乡村爱情2》中的刘大脑袋头发被剃得光光,变成了皇宫贵族——哈贝勒;《乡村爱情2》中人见人爱的大学生陈艳南则成了哈贝勒的四姨太。赵家军上阵,让整个剧变得轻松、愉快。小沈阳的“这是为什么呢”、哈贝勒挂在嘴边的“问题不大”等台词甚至带有很强的小品痕迹。
    跟《闯关东》相比,《关东大先生》有意识淡化了思想性,而强化了娱乐性,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人物语言都更幽默更恢谐。看《关东大先生》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为故事的新奇、为演员的表演、为台词的幽默会经常发笑。特别是赵本山和范伟两员大将塑造的角色,一个是斜眼警察,一个是幽默特使,只要是他们一出场,就会让人想起小品舞台的两位,一哼一哈,一丑一憨,斗起戏,真叫过瘾。有一场审问真特使范伟,居然用上了挠脚心的刑罚,在赵本山的参与下,这场挠戏,让人在笑不止。哈贝勒的扮演者刘流堪称出色,将一个好色又自作聪明的皇宫贵族刻画的入目三分,特别是他的那句口头禅“问题不大”很可能成为一种流行。 
    在很多电视剧都在强调教育功能之时,《关东大先生》遵循的淡化主题路线应该说是成功。其实,电视剧的功能越来越体现在观赏价值,因为一部电视剧很难载那么多的思想和意义,即使曾经想承载的,也表现的很勉强。而赵本山的《关东大先生》跟剧场里的二人转专场一样,能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让你的观赏的过程中愉快的审美体验。
    《关东大先生》讲了民间艺人的江湖路,这个江湖路有赵本山自我的影子和痕迹。《关东大先生》有一个片头曲有这样一句——我不会武,但我懂江湖,一个义字我在乎。这恰恰是赵本山自己的江湖观。上世纪八十年代,赵本山也闯荡过北市场,他与潘长江合演的拉场戏《大观灯》在沈阳北市场的大戏院连演了208场,场场爆满,最多时一天加演五场。据知情人说,那时候,赵本山每天骑着自行车往来于剧场与旅社之间,住的是最简陋的小旅社,吃的也是最简单的东西。这期间,赵本山流了多少泪,只有他自己知道。虽然从农村走出,虽然没有很高的文化,但赵本山靠自己的情商,靠一个“义”字成为家喻户晓的笑星。
    作为导演的赵本山,因为有这样的文化背景,注定要回避更多思想、深刻的东西,而提供给观众一部很生活、很喜剧、好看的电视剧。
   其实,这也就足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