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离家第四天
边缘一蓝
行事低调的儿子不愿意我们拿着相机在校园里晃来晃去,这是趁着儿子高兴时拍的一张合影。
尽管我知道不会有电话来,但还是固执地将电话放在身边,即使睡觉时也不例外,想着儿子突然会打电话来。
第一天,没有。
第二天,没有。
第三天,没有。
今天是第四天,估计还不会有。
快要当爹的辉弟与田野合影,大连之行可能会让这个准爹爹明白:爸,不是那么好当的。
6日,带孩子去辽警报到。到了学校,东西都不让送进寝室,人就被早已经停在图书馆楼后面的大客车拉走了。同时得到的消息是:手机会没收,军训期间只允许与家里通一次电话。
但这个电话应该在第十天左右。虽然知道了这一切,但还是希望会有奇迹发生——直到第四天,也没有电话来,看来,从孩子进入坦克基地之后,一切就进入了军事化管理。
此刻是上午9时,我在写着这篇心情日记,儿子可能正在操场上练队列。在教官发出的“一、一、一二一”的口令中,一圈一圈地行进着。他会表现的如何?会挨训吗?心理会适应吗?
越时间长不来电话,越是担心。
记得孩子上高中时,也有过军训。那是一周时间,回来后,孩子晒得像个非洲黑人,不过,那次他表现不错,还拿回了一个荣誉证书。这次不同高中的军训,一是时间长,二是会更严格。
其实,选择警校,作为家长,我最看重的就是这份严格。
孩子读高三那年,在二十中学的自然分校住校,每周要去分校看孩子。每周看孩子时都会路过位于浑南的一所大学,每次路过那所大学都会看到大学门前停着好些面包车,车窗上贴着大大的美术字:免费接送洗澡、上网。每次看到这些面包车,都会看到里面已经坐了一些大学生。看了这样的场面,常常有一点后怕,想着孩子上大学后,每天面对这样便捷的服务,每天泡在网吧里……
于是,就想或许军校和警校会管理严格一些吧。于是,基本确定了孩子高考的方向:军校或警校。
因为孩子读文科,上军校的选择余地太小,能招文科生的,孩子的成绩又不够,于是,只能选警校。最理想的是中国刑警学院,但还是因为孩子的成绩问题,于是,靠谱的选择是辽宁警官学校。这是靠谱的选择最后成了实现。
作家长的永远活在矛盾之中,一方面担心孩子疏于管理,一方面又怕过于严格的管理孩子不适应。现在,我就是这个心态。
一向睡眠质量超级好的我,在孩子离家的第一天,彻底失眠了。有想有担心有惦记,我想我有点老了吧。
我知道,孩子离开家长就长大,我也知道孩子的能力比家长想象的大得多。
但就是有一种担心是挥之不去的。
今天是孩子离家的第三天,再过一周就是第十天。那天会有电话来——其实,面对不会抒情的孩子,我能等到的也不过那样两句——“我挺好!”、“回家再跟你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