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佩斯郭德纲与“艺术家”区别在哪

(2008-02-21 09:38:02)
标签:

陈佩斯

话剧

三部曲

市场意识

郭德纲

娱乐

 

陈佩斯、郭德纲,一个是文艺世家,一个是草根英雄,两人出身不同,但却踏上了同一条路——市场。经过多年的打拼,“陈氏话剧”、“郭氏相声”一路飘红。将艺术家们远远抛在了后面,那么,陈佩斯与郭德纲与那些国家一级二级的艺术家究意有什么不同呢?

  想的最多的是群众满意”

陈佩斯郭德纲与“艺术家”区别在哪

  “艳照门事件”尚未平息,郭德纲的相声就“挂上”了相关内容。这样的快速反应,无疑是市场逼出来的。郭德纲的相声多是在德云社演出,一张张卖票,靠的是真功夫。在家看相声,觉得不可乐可以换频道;在剧场听相声,不好听,观众根本不会再来。如何让“群众满意”是郭德纲每段相声的创作标准。

  现在,你根本说不清陈佩斯是艺人还是商人。从《托儿》、《阳台》到《亲戚朋友好算账》,他一直坚持在市场搏杀,并真的杀出了一条生路。今年2月,他开始转型,古装舞台剧《阿斗》终于亮相。和此前他的“喜剧三部曲”引发的“一分钟十多个笑点,直把观众笑得直不起腰”的剧场效果完全不同,《阿斗》现场并没有以往常见的“大笑”,更多的是“会心一笑”。不管观众能否接受这种转型,但这个探索市场之举,无疑是为了更多的群众满意。如果说“喜剧三部曲”的市场受众是普通市民,这次《阿斗》则是将目光瞄向了知识阶层。

  市场检验理念坚定不移

陈佩斯郭德纲与“艺术家”区别在哪  

    剧目走市场,肯定不像旅游那样浪漫。有竞争、有艰辛,也有烦恼,而观众给予的是掌声,也可能是冷遇或挑剔。如何能走到底呢?陈佩斯、郭德纲的态度中都有着“坚定不移”的元素。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一点点地抢占了市场。

  2005年冬天,“郭德纲”的名字一夜蹿红。到今天,“去听郭德纲”,成了年轻一族中的新时尚。郭德纲的相声,能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不断地、大量地抖出很多“包袱”,其间又不乏功底扎实的其他曲艺表演形式,如大鼓、评剧、河北梆子等;内容一直在出新,紧随时代潮流;郭德纲本人能说也能写,善于为自己的相声增加鲜活的内容。小剧场的形式也可随时调动观众情绪,形成热烈的互动。他的相声专场,常常犹如联欢晚会般引发群众的欢乐。

  同样,陈佩斯的话剧也在贴近群众的需求。《托儿》等构成的“喜剧三部曲”,各个都讲着“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进入剧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所有的苦,陈佩斯都悄悄咽下,他奔向市场的决心很坚定。

  有商人潜质亲近营销  

陈佩斯曾带着“喜剧三部曲”来沈阳演出过,三次都是地产商邀请的。为了推销自己的新戏,他在新闻发布会上侃侃而谈,为了回报商家,他甚至为新房主发钥匙。

  而郭德纲更不放过任何机会为推销相声造势。在超女有了自己的粉丝之后,他也培养了自己忠诚的消费群体——“钢丝”。中国的大众传媒,更是破天荒地对这位从小剧场走出来的年轻相声演员进行了轰炸式的报道——先是大小报纸,接着是电视台不惜辟出大段时间;大小网站也不甘寂寞,同样赚取了点击率。

  毫无疑问,陈郭两位与艺术家们的区别就在于,作品、市场意识、营销手段。没有群众满意的作品,没有强烈的市场意识,没有成熟的营销手段,就难以形成文化市场。陈佩斯和郭德纲的成功已经证明这一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