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之八
(2025-10-10 01:09:58)
标签:
文化历史情怀现实 |
分类: 杂谈 |
文化的力量——老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文化却可以根本改变这种情况,通过文化的学习知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知道人生百态历史人文,增加了境界和修养。那些最早的清朝的还留辫子的留学生,通过外国的经历和学习觉悟成了现代人。反过来看更多的人因为没有积极学习,依然和过去一样,依然保持童年的这句话,这个不能说绝对的对错,只能说他失去了某种可能。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很幸福,改变自己对他无所谓,但是对于底层的人来说,没有一定的意志力是很难改变自己的。
恰好适合的教育——初中老师教我们,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慷慨激昂,恰好我们这一代人崇敬伟人,于是记忆犹新。那种气场现在找不到了。但是学习还是代代相传的,现在的孩子们和我们不一样了,他们有了更好的条件,更多的书籍,更好的设备,更好的老师,更好的信息环境,所以我相信他们比我们会有更好的未来。
还没有写出来——那就等你写出来,这就是活着的作家给予自己的一种宿命般的认知和理解,虽然他们不一定这样说,但是结果差不多就是这样,因为很多人是因为写出来了就走了。比如路遥英年早逝。好像作家写不出来东西那他就还得留在人世间。路遥之后陕西又走了陈忠实,因为他有了白鹿原这本书,他就被盯上了,他自己也说这是一本可以放在棺材里当枕头的书,够豪气吧?却也是一语成谶。之后不久他就被死神收买走了。前一阵听说山西的张石山先生也走了,真的是遗憾啊。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一动不动看着你,你可以走多远,他都会看到你,如果有一天他看不到你了,那就是你比他更优秀了,他不需要再牵挂你了。母爱如水,她时时刻刻都在你这里,哪怕奔流几千里,就算是流入大海,她依然牵挂着你。
英雄情结——中国人非常现实,知道当英雄付出代价太大。但是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英雄情结那就很难说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和民族。所以中国人很少拍英雄情结的电影,就算是有也是过去式的东西,比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之类,看得出这些都是中国人被逼无奈情况下从出现的英雄情结,然后呢?英雄的后代里有很多又成了纨绔子弟,但是这个纨绔子弟却又不同于以前的那种。他们属于志大才疏的类型,没有经历过老一代的苦,更没有老一代的禁言,却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才华横溢可以凌驾于老一代之上了。结果却是一事无成贻笑大方。反过来看美国片,大多数都可以简单到称呼“孤胆英雄”“铁血英雄”冠名了,也算是千篇一律,看多了让人审美疲劳。难道美国普通人不知道当英雄要付出的代价吗?肯定不是,但是至少他们的大众愿意接受这种洗脑式的东西,关键时刻这种人就会出现,也不觉得违逆,反过来和平年代的中国人是不会没事找事无中生有的。他们更理性更现实。在他们看来美国人有点自吹自擂夸夸其谈了,但是人家就是要这样毫无愧色的表演下去,毕竟中心思想还是邪不压正嘛。至于做到做不到那就另当别论。反观这里,好人好事很多,习以为常了,也就不以为意了,倒是人们更喜欢议论那些因为救死扶伤却被人讹诈的事情,毕竟这种事还是有的,但是也都知道这也是小概率的事情。
大一统——中国成功了,欧洲为什么没有呢?方方面面的问题,估计有几百本书在说这个问题,却又仅限于阳春白雪的那些人在说。肯定是各说各话,有意义吗?当然有,扯的清楚吗?肯定不清楚。那就让他们继续研究下去吧。也算是一种情怀吧。难能可贵。如果中国将来会有许多闲人研究这些东西,那就说明真的发达了。
精英政治---诸葛亮刘伯温……然后呢?人算不如天算,都有毛病,必不可免。人不是机器。所以精英最终也只能以忽左忽右的办法解决问题。搞得大多数人都是不满意的,只能一边呼吁稳定,一边对付不同意见的人,成本很大。结果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完美能够全身而退。出力不讨好。那你何苦要这样没完没了下去呢?说到底还是利益驱动,而利益也就那么多,某些人不能亏待,那只能亏待大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