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驹过隙本无痕

(2022-04-06 11:03:59)

   日前,杨光型先生发给我数张图片,原来他家人不久前去岐西祭扫杨霁园先生墓了。

    杨霁园先生墓前两侧,竖有一副石刻对联,系宣统帝老师陈宝琛书赠:谁能道我腹中事,何不于君指上听”

   墓碑“霁园杨先生生壙”,郑孝胥书。

   这二位清朝遗老均为杨霁园1928年游天津时结识。

   墓地松柏苍翠。杨霁园学生朱浩知老师生前爱梅,于墓地植梅数株,并作《师墓植梅记》。

   十年动乱期间,杨霁园墓被村里拆毁。镌有陈宝琛书联的石件不明去向。郑书的墓碑被当作村轧米厂的石阶,侥幸保留下来。1986年重修杨霁园墓时,墓碑得已重新启用。

  重修的墓已非原地。


白驹过隙本无痕
约1981年,杨门弟子谢长愚(左)、卢石臣在重修的先师墓前。


    生壙,生前预造的坟墓。杨霁园生壙成于1931年,由他自己亲自督工建造,地址在村边他自家的杨梅山,《四明杨氏族谱》称此处为“里长棱”。此年杨霁园49岁,本来他不打算早早的为自己造坟。促成的主要原因,是他9岁的女儿嘉孺,于年前病亡,灵柩临时安放在霁园先考墓侧。霁园父亲杨镜芙先生于数年前去世,葬在“黄泥衖”,就在霁园生壙的上方

    于是霁园与老母亲商量,愿早建成生壙,免得小女儿久殡。

    嘉孺的夭折,杨家人非常伤心。杨霁园作有《季女嘉孺志》,文中说“嘉孺字季喆,小字喜喜,杨翰芳季女也。五岁,随翰芳哭父,能哀……嗟夫,九岁而一世也,何以为父母心哉!”

    生壙建成,嘉孺第一个入墓。杨霁园长歌当哭,作《营生壙八首》,并将诗稿焚化于墓前。他写道:“写诗焚化真痴绝,付与聪明少女魂”。

   1940年农历中秋,杨霁园病逝。又过了若干年,他的两位夫人朱氏、董氏先后离世。

   里长棱杨霁园之墓合葬四柩。

   我的外婆杨贺孺,系杨霁园仲女。在她老人家92岁那年中秋节,写下《丁亥中秋月夜,悲怀先父及亡弟》一诗:

        中秋岁岁起悲哀,月满清辉泪满腮。六十余年佳节里,尚留孤女泣泉台。

   当我录下外婆的这首诗,亦不禁潸然泪下。

  清明时节,安息!我的先辈们。

        2022/4/5


白驹过隙本无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