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上的那些“著名”的税

(2009-08-14 21:14:57)
标签:

杂谈

分类: 谈天说地
  河南省荥阳市的一些领导生晚了时候,早个千儿八百年的,他们的名字,肯定“上了书”,本纪、列传中没有,《世说新语》中会有,至不济,也能上《古今笑谈》。
 
  这个小小的县级市,为打造“慈善城市”,组建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四大班子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了1000多个以各乡镇、各局委、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正职领导兼任负责人的慈善组织,意欲推出5000名慈善大使以筹集善款。其中,荥阳市慈善总会还在海韵大酒店设立了“慈善餐桌”,酒店最低要捐出饭钱的10%。(《京华时报》)
 
  如此大规模地动用行政资源,其真实目的,着实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借用时下最流行的修辞方式,一县之内的民众,眼看着,就要被慈善。被慈善的款项,大约可以叫慈善钱,放在史书里,算是不错的名字了。
 
  至少,比“渠伊钱”好听得多。五代十国时候,张崇在庐州、也就是今天的合肥做地方军队统帅,敲诈勒索是平常事,老百姓气得没办法。话说有一天,张崇向皇上汇报工作去,走得匆忙,以至于老百姓们以为他被罢了官,可高兴了,一起都说:这下子。渠伊不会再回来了吧。渠伊是彼时对他人鄙薄的称呼,犹言“这家伙”。没想到,天不从人愿,张崇偏偏回了任,,立刻开始收“渠伊钱”,大约就是说“这家伙钱”,听听,多么俗的一个名字,怎比得慈善钱这个名字光彩闪亮、掷地有声,小老百姓如我等,还能有什么不满足的。
 
  还是满足了的好,不满足的话,不免有所表现,那就要出问题。彼时,庐州民众就因为不满足,又不敢当面冒领导虎威,只能捋捋胡子叹息,结果,又让张崇觉得不爽,赶着出台了新税种,就叫“捋须钱”。与同时代的“拔钉钱”为一时瑜亮。后者说的是赵在礼在宋州、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做节度使,很快就“天高三尺”,然后异地为官了,老百姓们奔走相告,说终于去了眼中钉,好嘛,搞得赵大人不爽,强烈向皇帝要求留任,结果成功了,第一件事,就是下令每户征新税一千文,号曰“拔钉钱”。
 
  论捞钱的本事,张崇是很高了,但不怎么有运气,史书上说,竟在“更衣”时跌进茅坑里淹死了。不过,我一直怀疑,也未必是无意之失,焉知张大人此行,不是为了考察征收“茅厕税”而来呢?
 
  早张崇数百年,古罗马皇帝韦斯巴芗可就开创性地征收过“茅厕税”、粗俗一些说就是屎尿税。连他儿子提图斯都觉得不应该,说这样征来的钱是臭的。后来,韦斯巴芗捧着一堆金子给儿子嗅,问有没有臭气,提图斯说没有,韦斯巴芗得意地说,这就是我们收到的屎尿税啊!
 
  这件事告诉我们说:在许多人眼中,从头至尾,看见的都只是单纯的钱,至于这钱的来历是否正当、是否罪恶,是否造成了民生痛苦,根本是不在他们眼里的。
 
  后来,少年郭沬若在县城读书,看见农民挑大粪出城,居然被守门役吏敲诈勒索两个铜板的出城税钱,气愤地写下对联,联日:“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尽管为名联,却也不能不说,一则见得少年时期的郭沬若毕竟见识不多,不知这粪税竟然是与国际接轨的产物;二则,也见得少年时期的沬若太过托大了,何以敢肯定“屁无捐”呢,不知后世会有院士郑重建议:“政府可以考虑对企业甚至排放二氧化碳的市民征收生态税”、“可以考虑让市民每个月买20块钱的生态基金”么?虽然名字还真好听,叫生态税。(《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其实,“渠伊钱”,也可以叫“精神文明钱”,以惩罚小老百姓擅自鄙薄官员;“捋须钱”,大可以叫“爱护身体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是可以随便捋的,然而古人竟然没有。
 
  所以说,时代真是进步了,用词也真是越来越文雅了。到了慈善钱的程度,还不够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可怕的暴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