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世事评说 |
日前公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在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后预计,如果按照中国1980年至2004年的速度估算,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100%大约需要8年。用于衡量现代化指数的分别是已经达标的医疗服务、平均预期寿命、婴儿存活率、成人识字率、大学普及率、农业增加值和没有达标的人均GNP(指国民生产总值,不同于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劳动力比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城市人口比例。(新华网)http://news.sohu.com/20070128/n247885949.shtml
也就是单纯综合国家的硬件设施与经济总量用于衡量现代化,而这样的衡量方式绝不可能令人振奋。原来中国的医疗服务、大学普及率早在2004年就达到现代化标准了,难道医疗、教育方面的支出成为普通人生活中不堪承受的重担,当病人因为缺钱死在医院走廊里,被医院弃置在大街上冷雨中,当半数以上的中国人病了也不敢去医院,当供养一个大学生甚至直接导致一个家庭在经济上破产居然就是达到现代化标准的标志吗?
其实硬件设施与经济总量也没什么了不起,“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说这句话的是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作者,当时(清王朝前期),中国的GDP总量雄冠全球,然而穿越时空隧道,是当时富甲天下的清王朝民众还是已经开始在制度上真正走向现代文明的国家公众生活更有保障,更令人向往呢?
社会是人的社会,仅仅将人看做社会的附庸,牺牲对人的伤痛程度的关注执着于社会的物资总量,这样的行为,这样的数据,就是世界上最冷漠的,最令人愤怒的行为与数据,是建立在根本不知现代社会为何物的基础上的行为与数据。与此类似还有那套不伦不类的电视片《大国崛起》,不以现代文明理念的起源、发展与变化来解读现代文明的力量,只注重现代文明的成果,不解无现代文明则无此成果,整部电视片的主旨就是为生产而生产,相当可怕的一种思想元,再向前发展就是穷兵黜武。
如果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让尽可能多的人活得更满意,包括在物资与精神双重层面上,社会干脆就不要发展了。所谓现代化,应该包括物资条件与制度建设上的现代化。后者的高度决定了前者的高度。今天衡量现代化,主要的衡量标准就应该是当代社会的运行、管理制度与现代文明,与在这一块土地上生活的,受特有文化薰陶的现代中国人构建,及认同的现代文明理念的切合程度,可以直接使用与社会成员关系更密切的衡量标准,何须拐弯抹角搜集整理那些并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社会成员现实生活状态的稀奇古怪的数据呢?
一个婴儿,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否有法律法规、典章制度保护他与其它任何人一样享有公平学习、公平竟争的自由与权利;弱势群体是否会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与方面上得到帮助,这也是他们的权利;合法财产是否得到了最有效的保护;思想是否会被随意禁锢;现行社会运作体制是否具有扼制反文明理念与行为的能力等等。当代中国人更认同的现代社会的衡量标准,应该就是这样。这也是我个人,一介平民对现代化与现代社会的期望。
而有关数据研究者能告诉我被没有达到现代化标准的医院拒绝治疗与被达到现代化标准的医院拒绝治疗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研究中国是否进入了现代社会,其意义究竟在于数据更漂亮还是所有社会群体更满意于自己的生活状态?不能准确反映被研究范围内的公众真实生活状态的研究数据,就是一堆一钱不值的数据。
前一篇:做一个清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