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部分中学生选择做外国人是个什么问题

(2007-01-21 18:41:04)

  有媒体报道说,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主持的《大中小学民族精神调查》显示,一千一百五十二名上海中学生在面对“假如给你一个选择国籍的机会,答案是什么”这一提问时,超过三成中学生选择想做外国人。其中高中生不愿做中国人的比例远超初中生。为此,新民网采访于海教授,于教授承认调查本身存在,但否认给媒体提供过上述数据,并说此数据失实。(新民网)http://msn.ynet.com/view.jsp?oid=18591800

  于海教授讳莫如深,我们暂时不可能知道接受调查的人中,有多少人选择不愿意做中国人,然而,只需要面对这一命题本身,已足够让我们震悍。

  不选择做中国人,可能是因为一种仰慕、一种希冀,仰慕其它国家的典章制度、宗教信仰、风俗文化、生活习惯乃至自然地理等等,觉得自己如果有幸生活在另外一国家,生活可能更加惬意;

  不选择做中国人,可能是因为一种愤怒、一种失望,愤怒于个人在本国遭受到不公正待遇,失望于个人眼中的不公正已经失去了改良的空间。

  自然降生曾经是决定一个人国籍的唯一因素,然而今天,这一因素正在淡化,国际移民成为很正常的人口流转形式,自愿成为某国公民关乎个人选择,却与其它种种宏大的主题无关。虽然今时今日,能否顺利地成为某国公民并不完全由个人意愿决定。但最重要的是,不愿做中国人是一种选择意愿却不是一种错误,任何团体、个人不能逼迫其它人非做中国人不可。

  不能不说的是,接受调查时选择不愿意做中国人,不代表他们真正面临选择机会的时候真的选择不做中国人。如韩国,多数中国人印象中的一个民族意识分外强悍的国家,当其国内一家网站做同样的调查,在访问该网站并参与回答问题的8406名网友中,有67.8%的人选择“不愿意,要是能投胎成为别的发达国家的国民就好了”。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满于韩国目前的“教育制度”、“征兵制度”、“贫富差距”。他们不选择做韩国人,其实是希望国家在这些方面做好的调整。当然,不能排除的是,如果国家不能在相关方面做出令他们满意的调整,当他们真正面临选择的时候,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做“外国人”。(《环球时报》)

  主观一点说,因为被调查群体是学生,可能还降低了选择不愿意做中国人的比例,自有一浪高过一浪的“出国热”为证。甚至中老年人群体中,有子女在国外如今也能算是骄傲的资本。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事实性更认同外国呢?或者,应该由权威媒体组织更大规模的调查,涉及更广泛的群体,看看多少中国人更愿意选择做外国人,影响他们做出这种选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样做,首先牵涉到我们有没有勇气对待本国家的现行弊端。某些弊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本国公民鄙视,依然以中西方价值观念、文化源流不同而加以保护、延续也就是能增加更多人郁结在心底的愤怒而已,导致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做中国人。莫问原因,责之以空泛的“民族大义、家国情怀”只是一种霸道。

  每个国民发自心底地因自己的国家而自豪是一个国家的无上光荣,但国家其实不可能逼迫国民非爱这个国家不可,没有任何力量能控制比天空还要广阔的人的心灵,任何强制力量顶多能得到意义不大的表面化的虚假恭顺。

  你是否还愿意做中国人,这是一个很沉重、现实的调查题,以最残酷、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了特定时期、特定人群对一个国家的认同感,通过调查,可以最准确地知道被调查者的愤怒与痛苦,刻意隐瞒、淡化、叱骂是对现实、民生的最大不尊重。

  即便与典章制度无关,人家完全出于个人原因,甚至就是为了国外原野上盛开的某种花,为了天之涯、海之角的某镇上的一间无名酒吧,为了千座山、那条河以外某个地方的一双温暖的手选择成为另外一个国家的公民,也请对人家的选择愿望表示最大限度的尊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