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吻解千愁——墨未浓“雾里看画”之九【奥地利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吻》】

(2017-04-17 09:19:15)
标签:

刘勇

墨未浓

文化

一吻解千愁

克里姆特《吻》

分类: 雾里看画专辑

一吻解千愁——墨未浓“雾里看画”之九【奥地利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吻》】

一吻解千愁

——墨未浓“雾里看画”之

奥地利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吻》

 

墨未浓

 

我不认为用浓的化不开的笔墨就能轻而易举地营造出一种性感诱人的梦幻色彩,可是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领袖人物、著名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就是这么做的,而且做的非常漂亮。当然,在我个人看开,他的《吻》这一幅作品,是解读画家克里姆特不可或缺的、无法逾越的典范之作。

比较而言,我的思维模式和欣赏趋向或习惯更加亲近于中国画的点线勾连及泼墨皴法。至于工笔写意这些绘画的形式,虽然能够达到细致入微、毛发毕现的效果,却也缺乏了些许灵气和个性的彰显,显而易见也就多了工匠之气,减弱了艺术的不羁之魂。《吻》的整体氛围是氤氲而暧昧的,我倒不认为克里姆特是因袭了东洋日本什么浮世绘的技法而作,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当然要受一时一地心情的影响,一个整日混迹在灯红酒绿霓虹灯下的艺术鬼才怎么可能画出明朗而开阔的田园风光呢?毋庸置疑,艺术家的人生经历特别是青年时期的记忆或者具体到他的家庭的一些磕磕绊绊更是在其作品里有最强烈的彰显,即使最虚伪的艺术家,即使再怎么去隐蔽,即使从主观上不去触及那些伤痕、裂变、畸情或者仇视,在客观上的呈现,总也绕不出去那些内心的、坚如磐石一样的烙印。

我不想说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坏话,其实他已经是一个内心呈现的行家里手,其个人审美的隐秘和幽暗可以与生长在南方某些潮湿阴暗角落里婆娑生冷的苔藓植物媲美了。有时候艺术就这么怪,你端庄了明亮了反而失去了美;你卑微了逆情了却增强了美的厚度和广度。所以说,现实中的艺术家,他们的行为都是不可思议的,断不可以以一幅作品作为一个艺术家道德审判的样板。其实,艺术家(包括画家、作家等)这个特殊的群体,已经不能放在庸常道德伦理甚至法律的天平上去衡量了。

我不太喜欢把特殊材料的运用混同在绘画这个艺术门类里去谈,至于金、银箔在《吻》这幅画作里的大肆渲染和装饰,我想保留我的一些看法。我对美的最原始的认知只限于天然、自然这几个字眼,就是在阅读经历逐渐丰富起来以后,我还是那么抱守城规、顽固不化。我认为那些特殊材料只不过是一些工艺品类里经常把玩的东西而已,至于堂而皇之地被嫁接到绘画里,我内心里还是有些异样的感觉,有些憋屈。我的憋屈其实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吻》这幅画作的伟大,我是怀着偷窥的感觉去审视这幅作品的,当然,我幽暗龌龊而不可告人的心灵也是昭然若揭的,在艺术面前,我的这种虚伪也是应该而且必须狠狠地挨上三巴掌的。情色在绘画上的美好呈现莫过于这幅《吻》了,男女衣着花纹图案的方正和椭圆构筑了爱情的梦幻空间,双眸微合的醉态和手柄交融的力度勾勒出爱情的痴狂和苍凉。我在看到荷尔蒙蠢蠢欲动的同时,也看到了昙花一现。浪花过后,必有死海般的沉寂。

星星点点的花朵雪絮般落满了整幅画面,绘就了繁花似锦的世界,密不透风的氛围里找不出一丝透气的口子,窒息、迷茫、感伤、悲壮的气氛一层一层包围着、交织着,在这样的空间里,也许只能一吻解千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