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班组——来自山东高佐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一线的采访手记

(2012-01-19 21:01:08)
标签:

墨未浓

文化

原创

作品

新闻

采访

手记

刘勇

杂谈

分类: 墨未浓的新闻

走进班组

——来自山东高佐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一线的采访手记 

 

墨未浓

 

没有一支卓越的班组长队伍,就失去了企业战略落地的基础,企业战略的执行、推进就会大打折扣;没有一支卓越的班组长队伍,就失去了企业文化落地的根基,企业文化的传承、传播就会中断、流失;班组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基础,班组长队伍建设史企业基业长青的源泉。

——写在前面的话

 

手记之一:记者节那一天,双高煤矿掘进工区班组长杨绍武在-170水平六层西平巷对我说:班组长是表率,事事要起带头作用。

 

2011年11月8日,恰逢第十二届中国记者节,我不想去参加《中国煤炭报》的庆祝活动,总觉得在这样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应该去做点什么。新闻作品“走、转、改”的呼声不绝于耳,怎样去走?怎样去转?怎样去改?这是一个问题。是沿袭既往的传统死卡教条还是抛却羁绊创新文风?!忽而刘佳跃的一句话在眼前闪烁:火热班组是新闻“接地气添灵气”的中转站,董事长柳西学也曾经在《高佐矿业》双月刊总第13期撰写了题为《搞好安全生产,关键在班组》的署名文章,强调了班组建设的重要性。我们的班组是什么状态呢?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准备深入井下进行一次采访。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苏德国带领我来到双高煤矿,双高煤矿矿长李仲平、副矿长钱存太、总工程师邱成伟陪同我们下井,调度室主任成明录引导着我直奔-170水平六层西平巷。一路上成主任向我介绍着班组建设的一些情况:由于煤矿地域性比较强,我们的一线职工大多是来自附近农村的,而且互相之间都很熟悉,沟通起来就没有什么障碍,工作起来就得心应手,班组长与组员之间也非常的默契。成主任说,掘进工区杨绍武班组就是一个标杆,大家伙在一起工作就是一个缘分,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工作就有了起色。

时值一班和二班交接班的当儿,我们赶到-170水平六层西平巷的时候正值一班的人员在收拾工具交接班,一班组长徐西水和副组长李天来放下手中的工具有些腼腆地朝我们笑了笑,不约而同地抬起右手抹了一下脸上的汗珠,忽而他们的腮上像浓彩重墨的一笔水墨,向四周蔓延开来,我们看了都哈哈大笑起来。组员娄振连、李涛、史怀斌、党西文、邱成彪看了他们的样子笑得合不拢嘴。我被这样融洽的气氛感染了,他们在地心深处开采着光明,用他们的青春换来千家万户的温暖,在劳累和污浊的空气弥漫的环境里,他们的笑是那么的自然天真,我看到他们黑色脸面的中间,有一排金子般闪烁的牙齿在笑,这是一种何等高尚的精神和美妙的情愫啊!整个巷道被笑声淹没了,忽然,我看到几束灯光从巷道的那头向这边晃来,不见其人先闻其声:“西水,下班了,你们准备上井吧!”来到跟前才知道是二班班组长杨绍武,人长得不高,动静子还真不小。一班和二班在迎头现场交接班完毕后,杨绍武抬起头来看了一眼我和成主任,这当儿,恰巧掘进工区区长陈业栋分完工后下井盯班,知道我们的来意后就絮絮叨叨地开了腔:班组长是班组的核心,是职工的表率,既要懂业务,又要有实干精神,更要团结同志,让大家干劲充足,热情饱满,全身心投入到安全生产中来。杨绍武在班组管理方面有独到之处,懂业务、会凝聚人心、原则性强。工作交给他就放心了。杨绍武脸上飞起了一朵红润,听着区长的话有些不自然了,看着我们在跟前有些语无伦次地说:“班组长是班组的领头羊……班组长是表率,事事要起带头作用……”,话还未说完,就拿起一把镐头冲进了迎头,组员们不约而同地跟了上去。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有句箴言:“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我觉得,班组管理是一种实践,既在于知,更在于行,其验证就在于班组长既能知,也会做。

我和成主任离开迎头升井的当儿,坐在吊挂人行车上,双手扶着吊杆,我在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什么?班组运行与管理的关键人物是谁?亲爱的读者,你能告诉我吗?

 

手记之二:在九龙山煤矿-200二层探煤上山工作面上,回采一区班组长孙积文对我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在去九龙山煤矿下井采访之前,我看了几份关于区队、班组建设的材料。一份是回采一区区长马光猛关于区队、班组建设的一些经验,他在材料中写道:抓好区队班组安全建设一是要选好、管好、用好班组长,提高班组长的素质及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要规范班组长现场管理制度,加强执行力;三是要提高班组的整体素质,夯实安全基础;四是要搞好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坚持以人为本,创建班组安全文化,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他在材料中写的这四条经验在班组管理中是共性的,之所以是共性的是必须要抓好的。

第二份材料是分管安全的副矿长王伟给我提供的,是回采一区优秀班组长曹建平关于班组建设的感言。王伟说建平一直在井下干班组长,在生产一线口碑很好,树立了威信,他所在的班组连年获得矿上和上级部门的好评和嘉奖。曹建平在材料中是这样说的: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班组安全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如何搞好班组安全建设,我个人认为一是要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二是要发挥好安全宣传教育作用。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个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提高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安全宣传教育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比较优秀的班组长,这些经验也是在日积月累的工作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之所以优秀是因为肯于去实践,在实践中留意,把经历升华为经验,而不是固守经验,不思进取。

在了解了九龙山煤矿关于班组建设的一些情况以后,2011年11月9日上午,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奎业带领我们来到九龙山煤矿。在调度指挥中心,副总经理刘奎业安排好工作之后,副矿长王伟和双基办主任姬忠虎带领我和公司生产技术处副处长吴敏宝,沿着斜巷分乘两级吊挂人行车径直向-200二层探煤上山奔去。

在上山下部的溜煤眼处遇上一位抱着液压点柱的职工,双基办主任姬忠虎说他叫杨绪强,是一名干活很实在的矿工,看到我们来了他慢慢把沉重的点柱靠在左边坚固的壁子上,用右手扶了扶系着帽带的胶壳帽,微微露着牙齿,想说话但没有说出来。我上前和他说明了来意,他断断续续地说:我们班组长孙积文从来不吆五喝六,大家干活凭良心,人心都是肉长的,谁不知道疼自己,可是看到班长一班不停地干,谁还敢偷懒啊!杨绪强一句朴实的话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是啊,有时候管理是那么的简单,人心比人心,表率是尺寸。大道理有时候在现实面前显得很苍白无力,简单就是真理,朴实就是最好的管理。顺着上山的顶板向上走去,一排排整齐的液压点柱像一行行平仄有韵的诗行,沿着坚实的顶板一溜排开。在上山的中部,我们遇上了三名职工,他们分别是赵宗伦、夏振三、赵业泯。三位职工正在那儿整点柱,两人扶着点柱,一位拿着液压枪,眼看着液压点柱徐徐升起,像一只有力的鹰爪,狠狠地抓住了顶板,把四肢深深地烙进了岩石的深部。一回眸的当儿,他们看到了我们,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要搞好煤矿安全工作,必须抓好班组这个最基层最基础的单元,完善好班组建设的规章制度和标准。”“班组长作为企业基层单位的“兵头将尾”,工作在现场管理的最前沿,肩负着指挥控制安全生产的重任。因此,班组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班组的安全管理,这就要求班组长的政治、思想、技术素质都必须过硬。”……想不到这些勤劳朴实的工人师傅们脑子里还藏匿着这么多的班组管理经验,不知道本班班组长孙积文对班组建设是怎么认识的?三位工人师傅说班长在上头检查施工质量呢。扶着壁子边上连着的绳索,亦步亦趋地走了大约有二十来米,看到两个人影在液压点柱之间来回穿梭,一位是班组长孙积文,一位是组员马洪全。孙积文手拿钢尺在丈量液压点柱的行间距,马洪全手拿测压器在测量液压点柱的压强。那个认真劲儿,我们走到跟前还没有看到呢。班组长孙积文看到几束灯光照到正在丈量的点柱上,猛一抬头看到了我们,一字一板地问:“干什么去?”姬忠虎主任把情况介绍了一下,班长呲了呲牙说:“哪有什么经验之谈啊?呵呵,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说完这句话,径直拿着钢尺去测量点柱了。组员马洪全走上了说:“我们班长就这脾气,一辈子是干活的料,不太喜欢虚张声势,只管脚踏实地的去干活,从来不讲什么高深莫测的大道理,大家心里都佩服他。”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实,班组长也需要寻找一面镜子,对准标杆和榜样,比学赶帮超。笔者认为,班组长需要寻找的镜子有两面,一面是标杆班组,一面是标杆管理者。学习标杆班组的班组建设方法,借鉴标杆管理者的班组管理经验,既可以使班组得到发展,又可以促进自身的成长。班组长孙积文“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话难道不是很受用的班组长管理秘籍吗?

 

手记之三:在楼德煤矿11112运输巷道掘进迎头,班组长杨洪队对我说:班组长是一个班组每一位组员的亲大哥。

 

2011年11月10日那一天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这一句话在新闻写作上是多余的套话,说了等于白说。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奎业带领我们来到楼德煤矿的时候矿区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随行的有集团公司李从恩、许明昌和笔者。

在矿调度指挥中心,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奎业具体安排了检查任务,矿长张连勇、党委书记赵明、副矿长郑成良参加了会议。会后我们分两路深入井下,副矿长郑成良带领我径直奔11112运输巷掘进迎头。一路上我了解了掘进二区在运输巷的施工情况,快到运输巷的时候遇上了盯班的调度室主任李万华,他说正好掘进二区区长石守强在迎头里带班,我们一块向掘进迎头走去。区长石守强正在迎头做临时支护,他把双手在工作服上擦了擦和我们握了手,说:区队班组管理是对企业制度的细化和补充,是企业制度的第一阵地。他向前一步走到迎头把正在忙活着的班组长杨洪队拽了过来,说:他是我们工区的优秀班组长,让他谈谈在班组管理上的经验吧。班组长杨洪队从事一线工作已经有二十余年,在班组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农村长大的他豪爽而不苟言谈,我静静地听着他对我们说:班组长要赢得人心,就要从关心组员的生活开始,班组长是一个班组每一位组员的亲大哥。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班组长王海说:“班组管理不严不行,不严员工步伐不一致,班组各项工作都会受到影响。管理还需要人情味,要让员工气顺。员工气顺了,不管多么困难的工作,大家都会抢着干,战斗力就强。”我想,这也许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吧。

 

手记之四:在韩庄煤矿采一工区班前会上,班组长范培伟对我说:班组就是一个团队,就是一股绳。

 

2011年6月18日,集团公司董事长柳西学在韩庄煤矿召开的5月份安全生产经营分析会暨班组建设推介会上提出了认真落实班组建设要求,强基固本” 的班组建设要求;2011年11月27日,集团公司11月份安全生产经营分析会暨班组建设观摩会在韩庄煤矿召开,集团公司董事长柳西学对强化班组建设又作了重点强调。

韩庄煤矿的班组建设给集团公司各煤矿树立了标杆,并且走在了全市煤炭行业的前列。其“班组精神团队化、日常工作规范化、绩效考核精细化、班组文化亲情化”的班组建设“四化”标准已经深入到每一名干部职工的内心深处。从制度到落实,从落实到习惯,从习惯到自然,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韩庄煤矿干部职工对于制度一以贯之的精神已经蔚然成风,这就是管理化繁为简的深刻蝶变。

抱着一种崇敬的心情,笔者于2011年11月29日来到韩庄煤矿采访区队、班组建设,政工科科长郝贞军电话联系了回采一区区长徐勤华,徐区长正好在工区值班,我们来到了调度指挥中心东边的采一工区。徐区长穿着一身黑色的皮衣,伏在办公桌上正在制定2012年的工作计划,看到我们来了,放下手中的圆珠笔迎了上来,带领我们来到工区会议室后面,指着满墙的照片说:“这是我们班组建设的亮点之一,每一位职工的全家福都张贴在这里,让妻子儿女深情的眼睛注视着每一位职工,亲情的感召潜移默化地融入职工的内心深处,这比干巴巴的说教要管用得多。”我的眸子在每一张照片之间往复逡巡,我看到了年幼的孩子在母亲的怀抱里撒娇,那一张三口之家端端正正地坐在板凳上,农村宽阔的庭院里能看到憨态可掬的小狗在旁边摇着尾巴,这是多么和谐的场面啊。每一张照片都是无声的语言,每一个眼神都在说:安全,安全!在班前会上,看上一眼就会被真情陶醉,还有谁舍得抛弃安全去违章呢?

徐区长说他们区队范培伟班组在矿上是叫得响的,他在团队建设和人性化管理方面还有不少道道呢。范培伟那一天上二班,离上二班还有几十分钟,徐区长打开工区的电视,让我们看矿上拍摄的班组建设专题片。徐区长指着专题片上那个高高的个子的男子说:“看,那就是他,在开班前会呢!”说着说着,范培伟推开工区的门走了进来,他总是提前半个小时来到工区,他看到专题片上自己憨憨的样子,会心的笑了。“以人性化和亲情感召凝聚工友思想,努力形成安全生产的整体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生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相互帮助。班组就是一个团队,就是一股绳”当范培伟说完这句话的当儿,我看到了他眉宇之间展现的那道亲和友善的印痕和刚毅坚定的表情。这时一名职工走进了会议室,听说笔者要采访他们的班组长范培伟,挤上来一字一板地说:“我是范培伟班组一名职工,跟着班长范培伟干了好多年了。他无论从工作上还是待人处物上都使我深受感动,觉得跟着这样的班长工作心里无压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中,就象亲兄弟一样抱成团,生活上相互照顾。无情绪工作,自然就会杜绝违章现象发生,这样的班长我们愿意跟着他干。”

管理大师罗伯特·凯利曾经说过:“企业的成功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亲爱的读者,从一个小小的缩影,从班组建设的一个细节,从干部职工的一言一行,从执行的不折不扣,你能看出韩庄煤矿班组建设之所以走在前列的门道吗?

 

手记之五:在高佐煤矿井下1601工作面,回采二区班组长张际众对我说:班长在班组里要起到标兵示范作用,在各项工作中要敢于让所有人“向我看齐”

 

一个班组人情味浓,班组制度要得到有效执行,关键是班组长要一视同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决不能厚此薄彼,姑息迁就。

听说高佐煤矿回采二区张际众有独特的治班之道,2011年11月16日,高佐煤矿双基办主任刘焕海、副主任常海带领我坐吊挂人行车直奔1601工作面。走过一条长长的运输巷,在工作面的上头,我们正巧遇上采二工区区长王金仓,他正在与盯班的安全矿长李天可检查采面的支护安全状况。王区长对班组建设有很深入的认识,他说:班组是企业组织结构中最基本的元素,是企业生产经营运行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很难想象低素质的班组能够构成高素质的企业;班组也是员工实现终身职业培训,提高岗位工作能力和不断发展的个人职业生涯的主阵地。”说完这些话,他把在下面正在施工的班组长张际众喊了过来,说,还是让他说说吧,他更有发言权。张际众是个帅气而又略显腼腆的小伙子,但说起话来还真有一套,他说:

“我作为班长的职责就是遵照生产计划,组织好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按照一定的规范有序生产,吸引凝聚大家的热情实现团队理念及整体实力的提升,同时实现个人需求的满足,为了能做到这一点,当班长的有时要学会吃亏。班长在班组里要起到标兵示范作用,在各项工作中要敢于让所有人向我看齐”,这是张际众对“班长”的理解。他带领的班共有4名成员,年龄最大的40多岁,最小的30来岁,要想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就要树标杆立榜样。张际众说:“要让大家听从你的安排,一是要事事自己率先垂范。二是要在技术上让大家服气,三是要多考虑班组成员利益。只要做到了这些,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组员们这样做。组员信服你才会听你的指挥,班长也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凡是要求组员做到的,张际众自己首先做到,无论是加班加点还是急难活儿他总是抢先,而在“评先”和“树优”上总是退后。一个具有大山一般朴实和憨厚性情的一线班组长,在荣誉和利益面前,他想到的是组员,唯独没有自己。这一点组员李伟战、夏庆亮、范红杰、杨军四个人深有同感,聊起来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班组就是一个大家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生活中互相关心,工作中互相帮助,有这样的好组长带领我们干,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在临走的时候,张际众对我说,他们回采二工区很注重班组建设,上二班的乔元强班组要比他们优秀,是整个工区的榜样呢!离二班交接班还有三个多小时,这一次我没有采访到这个班组,心里虽然有些遗憾,但张际众的治班之道何尝不是这个区队在班组管理上的缩影呢?

 

手记之六:在建新煤矿掘进新区班前会上,班组长范清贺对我说:一碗水端平,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心往一处使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011年11月16日,笔者来到建新煤矿的时候,新立井建设正如火如荼、热火朝天。作为“走进班组”专题采访的最后一站,我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在班组管理方面,在这里,是否能挖掘出独具特色的一面呢?

矿上安排政工科的范伟同志陪同我深入工区进行采访,我粗略看了一些关于班组建设方面的材料,在范伟的引导下,向矿生产工区走去。

生产办公楼前面“安全为天”的大牌子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在一楼往西走第四个办公室里,看到掘进新区区长王庆占正在给二班的职工开班前会,班前会一般要二十分钟左右,除了在班前会上进行下一个班次的工作安排之外,还要抽出一点时间学习安全知识,看到王区长手里拿着一本小册子,在和大家一块学习,范伟说,那是在学习集团公司下发的《“反三违除隐患保安全”知识读本》,大家每人一本,正学得带劲呢。学习完毕,大家都陆陆续续地走出工区,准备下井,王区长看到我们在外边等候就迎了上来。

作为区队长这一层次,对于班组的安全管理,我做到了‘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安全教育的经常化。我安排班组长参加每天的区委会扩大会,重点对他们强化形势任务及安全思想教育,让班组长也知矿情明矿务,通过教育树立大局意识;二是坚持安全管理的民主化。上面提到的让班组长参加区委会扩大会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直面聆听班组长对于现场安全管理的意见。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正是及时得到了班组长对一线问题的反馈,才及时制定出应对措施,促进了区队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坚持安全管理的严细化。区队长对于班组的管理,我坚持做到从严从细,铁面无私,特别对于班组出现的典型‘三违’行为,我做到杀一儆百,绝不姑息手软;四是坚持安全给养到位化。班组在井下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时,作为区队这一级,必须保证足够的给养,确保各项安全生产物资准备到位,不牵涉班组安全生产的过多精力,以促进班组正常安全生产。”掘进新区区长王庆占的一番话道出了区队班组管理的实战经验。“正好,班组长范清贺在这儿,他的班组在矿上很有名气的,你们和他谈谈吧!”王区长指着旁边一位浓眉大眼四方脸的同志说。

范清贺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透着智慧,握过手之后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关心”的寓言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弱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见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劲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一个短小的寓言故事道出了班组长范清贺多年的管理思路。是啊,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一把锁,只有进入别人的内心,了解了别人,才能打开心锁。在班组管理上,用真心去呵护每一位组员,不作秀,不虚伪,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心心相连,还有什么“锁”打不开呢?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范清贺有点激动地对我们说:一碗水端平,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心往一处使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是多么朴实的话语啊!

 

后记:由于时间紧迫,路途遥远,笔者没有赴云南镇雄县笔花煤矿和民族煤矿采访。前几天,给笔花煤矿办公室主任陈洪俊和民族煤矿办公室主任藏敦全挂了电话,说明白了“走进班组”采访的意图,他们给予了大力支持,由于网络受阻,没有发过文字材料,只传真过来几个班组长的手写材料,还黏贴上了一寸照片,在这篇采访文章的最后,把传真稿原样图片登出来,顺祝远在云南的干部职工新年好。

 

注:高佐煤矿常海、韩庄煤矿郝贞军、建新煤矿范伟、双高煤矿陈鹏、九龙山煤矿曹伟亦对此文有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