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人痴语

标签:
墨未浓文化想念原创杂谈山东工人报《中国煤炭报》北京刘勇报纸 |
分类: 墨未浓的随笔 |





报人痴语
墨未浓
所谓报纸就是把文字用艺术的版式编排,然后唰唰唰地印刷出来,变成铅字,如果有省级或者全国的正规刊号,就可以标上定价,到处流通了,那叫发行。
2003年《新泰日报》快要停办的时候,恰逢非典。因为去了一趟济南,准确的说是从济南路过而没有下车,回来以后就被盯上了。那时候“隔离”这个词很是时髦,我就是在被勒令“隔离”等通知那当儿忽然激情澎湃在《大众日报》丰收专栏写了一首叫《感动》的小诗歌,竟然与时任新闻出版总署的梁衡的散文排在了一个版面上,就是那个在中学课本上写《晋祠》的散文家梁衡。部级干部的梁衡是个文人,文人很少有什么架子,当然也不全是。我冒昧给他打了电话,还郑重其事的写了一封信,说了我的情况,在家待命的第二天他给我来了电话,说是济南的《家庭生活报》是可以在家乡开一个版面的,我想了想,闲着也是闲着,或许还行呢。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在银河路中段租了两间房子,用喷绘喷了“《家庭生活报》,生活真需要”几个字,贴在了二楼面街的窗户上,算是正式开张了。
凭着喝了十多年的墨水和自我感觉还有些灵感和独特审美的小底子,报纸的编排撰稿倒不在话下,报纸赖以生存的资金哪里来呢?一份报纸印刷一万份,每周一期,套红印刷在新泰也要一毛钱左右,要想印刷质量好还想去《莱芜日报》印刷,那价格还要贵不少呢!寻找合作伙伴、寻找赞助是必须的。长宏宾馆的老陈很喜欢笔墨,就写了“长宏”俩字作为报纸副刊刊头,青云办事处对面有一家绿地广告公司,我看上了这两个很具有诗意的字,觉得用这两个字做副刊的名字是蛮好的,就找了傅经理,说明了这两个字的价值所在,傅经理文文绉绉的,很像个文人样,很是同意我的想法,一拍即合。《农工商快讯》和《齐鲁快讯》两份报纸在多方筹措下,顺利出笼。伴随《齐鲁晚报》发行,各党政机关、企业及市区街面、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覆盖。编辑部也增加了人手,广告客户也因为报纸可读性强而纷纷刊登广告。城里村有一个天天拿着喇叭头子沿街卖《齐鲁晚报》的人,大家喊他强子。他每一周都过来要报纸,帮助我们义务发行。报社的电话也成了热线,连找对象的都打来要刊登征婚启事,在一个巴掌大的小县城,报纸办到这个份上也算可以了。
时间过去一年多,报纸出了一大摞,作者也遍布全国各地,工商地税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广告也顺着上面的地址找上门来,忽然有一天,济南来电话,说《家庭生活报》要改名,更名为《新晨报》,全国的刊号不能随便再用了,取消地方版的编辑和发行,我们的报纸也遭遇上了和《新泰日报》一样的命运——停办,从此在新泰大地上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