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山东墨未浓
山东墨未浓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367
  • 关注人气:4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戏曲是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08-02-22 20:21:13)
标签:

墨未浓

评论

原创

戏曲

传统文化

文化

分类: 墨未浓的杂评
 

戏曲是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墨未浓
 
小时侯奶奶经常带我去听戏,在我的心目中戏曲是我一生一世的念想。这倒不是因为我有多喜欢戏曲,在我幼小的心灵里,那穿着长袍马褂的男男女女在高高的戏台上咿咿呀呀、蹦蹦跳跳、出出进进,就觉得是一种很神圣的事情,要不为什么戏台下人山人海的都伸着长长的脖子看呆了!而且我在回头的时候就看到有许多人流下了泪,那个时候我就跟着那些人凄然落泪,奶奶掏出手巾给我擦着,就这样,我的童年是在戏曲中度过的。
我没有在戏曲上有多大出息,甚至现在连一支歌曲也唱不完整,可是在我的骨子里有一种戏曲的底色,那就是爱憎分明、勤劳勇敢、吃苦耐劳、铁骨铮铮......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日益物质化的今天,人类的心灵已经更趋荒漠化,冷漠、阴郁、算计、争斗......这一些心灵上的污垢一天一天的积聚,一天一天的沉淀,许多的压力从天而降,灵魂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污染与侵蚀。
这更使我想起了儿时的戏曲,现在的少儿不会感受到戏曲的快乐,他们也不会明白这些花脸在上面舞舞咤咤有什么现实意义,这也许是教育的缺失吧!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呢?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呢?我们的教育为祖国培养了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这样的教育是不是素质教育所在呢?
京剧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理应得到传承,任何国家都应该把自己的传统文化延续下去,不管有多困难,非物质文化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就是一个很好的苗头。没有一个民族愿意把自己的文化抛掉,文化力是一个单位乃至一个民族的希望,许多传统文化都有它灿烂的光辉,之所以是传统的,就有它优秀的一面,就有它传承下去的充足理由,这是不容质疑的。
文化的潜移默化就像绵绵的春雨,一个拥有了色彩斑斓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就像天天沐浴在春雨中,这也是一个如日中天的有希望的民族!至于是否把京剧还是戏曲搬上课堂,那是一个学术讨论问题。
传统文化不是灌输的,而是潜移默化的。
 
 
文摘: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引发议论

京剧课改为戏曲课是否更好


日期:2008-02-22 作者:张裕 来源:文汇报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京剧经典唱段将进入中小学课堂。据悉,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最近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并决定在10个省市区各选20所中小学试点京剧课。



   此举一出,即引起广泛关注。有人称赞此举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人对所选的教学曲目提出意见,更有人提出应该开设“戏曲课”而非仅仅是“京剧课”。昨天,记者走访了上海文艺界的专家、演员等,他们普遍反映“这是好事,但可以做得更好”。同时,也有人认为,这是为文革招魂。因为继承传统文化并不是继承样板戏,样板戏只是文革那个畸形时代的产物。

15首京剧教学曲目大半为样板戏选段:

一年级 《报灯名》;

二年级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三年级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甘洒热血写春秋》;

四年级 《接过红旗肩上扛》《万紫千红分外娇》;

五年级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猛听得》;

六年级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七年级 《儿行千里母担忧》《猛志在胸催解缆》;

八年级 《趁夜晚》《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九年级 《智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