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情感空间随笔/感悟 |
分类: 墨未浓文摘集 |
作者:秦建中 2007-10-09
一个消息令人震惊。2007年10月4日凌晨,湖北籍年轻诗人余地在家中自杀身亡。他死后,留下一对不满3个月的双胞胎儿子,还有他身患重病的妻子。
虽然余地自杀之谜到今日仍未解开,但从10月9日《长江商报》的报道里不难看出,诗人自杀并非是一时性起。
在山东娘家生完孩子回到昆明的妻子,发现丈夫余地经常醉酒。他的朋友说,出事前余地失业在家已经七八月了,虽然给报刊杂志写文章收入也不错,但他还是觉得自已的事业不很顺利。由于养着两个儿子,妻子因癌症需要化疗,余地的自杀或许与生活压力有关。
关于余地自杀,网友评论很多。有人站在文学史的高度进行了概括,说中外诗人大多死于自杀,而且年龄均不超过35岁。而那个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海子,自杀时年龄只有25岁。他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虽然是那样的浪漫,那样的美丽,可他还是早早地抛弃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还有的网友在留言中写下了极为辛酸的文字。国人们在生活的压力下徘徊,有的人为了生活出卖灵魂,有的人为了生活强奸自我,谁还有闲情逸致去欣赏什么诗歌?
毫无疑问,今天的中国是近代以来经济发展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足的时代。但是,我们还得承认,今天的中国人面临的生活压力也是最为严峻的时期。当普通老百姓已经感受到生活压力和时候,对社会对生活最为敏感的诗人更能体会到这种压力和沉重。
诗人是一个社会的神经。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那些为卖富豪一笑而故弄玄虚的所谓学者。如果诗人没有敏感,就不会有激情;如果诗人没有抑郁,他就不会在孤独中产生灵感。毫不夸张地说,诗人就是一个社会的温度计。
诗人为什么爱自杀,其实这就是最好的总结。今天的中国,穷人已经没有时间来欣赏诗歌了,因为他们要为自已的生活奔波;富人更没有时间关心诗歌,因为在美女的怀中消魂比读什么诗歌更来劲。
人们常说现在是什么盛世中国,可为什么在盛世中诗人还要自杀。看看大唐盛世,有多少诗人,又产生了多少千古名篇。可以说,在中国人没有兴趣阅读诗歌的时候,请侈谈盛世的人还是闭嘴为好。
为什么全社会至上而下都在关注民生,就是因为中国人的民生艰辛,而对社会生活感觉敏锐的诗人更能从这种艰辛中品味无奈,其实这也是诗人余地自杀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