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搬来上海前,对上海的两大街头小吃一直很仰慕。
一个是小杨生煎,一个是吉祥馄饨。
阴差阳错,总是坐在出租车里的时候数次地路过这两家的招牌,却无缘走进去。
这个周六,上海飘着小雨,真的是“飘”,不是“下”,是那种小到你感觉不到雨滴却感觉得到湿润的小雨。地上有了泥,好不容易找到吴江路小吃街,深一脚浅一脚地终于看到“小杨生煎馆”的招牌。据说,小杨生煎的门口,不分时间和季节,永远都有人排队。果然是,好吃的人都爱起哄,看了这么多人举着花花绿绿的伞挤在狭小的门口排队,更是坚定自己要吃的决心。
先去里面占了座位,看着左右的人都是一口一个地就着一碗贡丸汤在吃,谗得心里直痒。
一两四个四元钱,还加了一大碗牛肉粉丝油豆腐汤。
等着的时候,透过玻璃看在里面忙碌的人。一共七个,很小很小的空间,小到几乎不能两个人同时转身。五个人在擀面,拌馅儿,包包子,十支手像机器流水线一样的有顺序;一个人在一个巨大的煎锅前在生熟之间忙碌,还有一个人负责收款开票。忽然就心疼,这样地站一天,即使年轻,他们的腰一定会有问题……
真的是好吃,我尤其爱吃的还不是那带着汤汁的肉馅,竟是被煎烤得有一点糊焦的面皮,咬起来很有劲,很香。
10分钟就吃完了,赶紧给后面的人腾位子,走回雨里无意中回头,正好看到那小屋子头也不抬在忙碌的七个人,还有门口好象比刚才又长了一截儿的在等着小杨生煎的长队……
晚上回家,妈妈电话里说,今儿冬至啊,要吃饺子,你吃了没?
真的忘记了,也算应景吃了有馅儿的东西——小杨生煎!算是迎接冬至吧!
PS,照片是在柏林,10月,是今年第一次感受到冬天的寒冷.没带厚衣服,到那第一天不巧是个周日,大部分店都不开门。只好眼巴巴地在库当大街上等着ZARA芝麻开门。到下午真的开门了,冲进去,用10分钟买了一件全店基本最没型儿可是最暖和的黑大衣,穿上显得自己一下笨重很多,和涂鸦墙上的小猪可以媲美哪个更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