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八卦 |
我从来不管老徐叫“老徐”,尽管这个称呼已经被大江南北耳熟能详了好久,觉得这么叫她连带着把自己都叫老了。从认识她的时候,就叫“静蕾”,后来她做了导演,一个剧组的人都叫她“宝贝”,觉得这个称呼也很好玩。
有一次和静蕾一起参加一个名牌店的开业活动,法国老板盯着我俩问:你们认识多久了?我们俩站那想了一小阵,说五年?肯定不止,十年,差不多吧!想着相视一笑,心里都在说,天,我们老了!
我对徐静蕾的第一印象,是若干年前在一个摄影师里看到的一组图片,她穿着T恤衫背带裤,在三里屯酒吧街的午后,抿着嘴笑,那叫一个清纯,眼神里却有着一股北京妞的倔强。
那个时候我还在电影公司工作,就认识了。没合作成拍电影,倒成了朋友。后来我开始做时装杂志,每年都拍她一次封面。眼看着她在镜头下慢慢蜕变。最开始,她穿运动装牛仔裤来棚里更多一点,不知道从哪一天起,她开始穿得有女人味。
记得有一次她下午进棚拍摄,穿了件黑色棉质的抹胸吊带裙,肩上裹着条披肩,我看了吓一跳,说你晚上有PARTY呀,她说没呀,就是来给你拍片子呀!我说那你搞得这么有风情干嘛?!她笑,说这么穿给自己提个神,一会站镜头下面可以更有精神头。
还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嘉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我还是那届电影节的红地毯嘉宾主持人,我都已经带上耳麦准备关机了,接了静蕾一电话,说;雪,我没鞋!我一时没听明白,她又说自己带了一双高跟鞋来,但刚发现是一样一支!我跟导播说给我五分种,然后拔了耳麦冲向服装间,抓了一双CELINE的
11CM高跟鞋给她的助手。
那一届电影节静蕾凭新片《我和爸爸》获了奖,一下台就被记者蜂拥采访,我远远地看着她,想着姑娘还不错,穿高跟站得挺稳。晚上见了她,却见她咧着嘴要哭,指着高跟鞋说:太高了呀,我真没穿过这么高的鞋站这么长时间呀……
再后来,我们都变得非常地忙,虽然经常在各种PARTY上见面,却难得坐下来聊天。彼此打电话的时候,都是“正经”事。去年,曾经试图撮合她和梁朝伟(《伤城》)给ELLE拍封面,结果因为搞不定伟帅哥的时间而放弃。这个月,因为《投名状》的上映,邀请她和刘德华一起为ELLE做独家拍摄。又要请她给ELLE这期写个小专栏,催稿催得她苦不堪言,半夜两三点讨债的和欠债的互相用短信过招,最终“逼”出了她的文章,嘿嘿,可以在ELLE12月刊上看到,题目是《我的PAR》。
老刘,其实我没啥可说的,和他不熟。对刘德华同学的全部概念来自于我从前的同事镜子,她是他的铁杆粉丝,还是粉丝协会的小头目。“我们家老刘”是镜子的口头弹,从她嘴里我知道了“老刘”的各项事业发展以及个人生活的最新动向。比如老刘要在北京开个唱了,镜子的MSN马上就会变成“省吃俭用去支持我家老刘喽”之类。
老刘有一个工作上的好名声,这次拍摄足以考证。我们现场的全部女编辑,无论老幼,都被他迷得五迷三道,说他人好,会照顾人,professional,还有身材也好,又有肌肉、皮肤还有光泽什么的……彻底折服。
做封面标题:
刘德华,徐静蕾,在《投名状》中体验爱情
有编辑说:要不咱直接说“刘德华,徐静蕾,体验爱情”?
我大笑,说那咱改八卦杂志了,这两人非举着斧头来找我算帐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