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在出租车上,听到一个有意思的广播节目,电台主持人在宣布一个结果,原本的问题是:现在人们储存什么最划算,最有用?——答案很是热闹。相当一部分人说还是应该多存钱,要是家里有了一百万的存折,那日子怎么都好过;有人说应该尽可能多地储存健康,健康没了就什么都没了,所以三十以后要补钙,四十以后要吃补品,五十以后最好有条件每年打那种昂贵的预防针,就一年不会患感冒了……
我最喜欢的一个答案:声音不很强,人数也不太多,那就是储——存——感——情。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在今天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电子时代,有太多诱惑我们的最新最靓最抢眼的东西,大家都在不由自主地忽略身边的各种最基本的感情。
大学毕业后,我们就马上投身到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总是“没时间”,或者忙着学这学那地“充实”自己,而储存感情的必要条件是要舍得给别人付出感情——你要善解人意,你要学会关心他人,你要懂得忍让,宽容,感恩,要乐于赞美别人——这个理论也许可以通行于所有的感情:爱情、亲情、友情(甚至现在时髦的“第四种感情”)。相信一个善于储存感情的人,他的人生不一定没有危机,但是可以平安的不孤独地度过危机。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遭遇危机的时候,比如失业、失恋,朋友的背叛,亲情的泯灭,离婚,破产等等,每个人一生中总会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遇到自己觉得“过不去”的坎儿,当一切希望都渺茫的时候,你心里最后一个愿望一定是:最好多几个朋友和亲人和自己在一起。
我不敢说,存感情一定比存钱“有用”。“有用”这个标准是时下常用的一个准则。在一个PARTY上(甚至在很多MBA、EMBA的招聘启事上),假如我的朋友给我推荐一个新朋友,经常会说:他是某某,以后可能对你“有用”!我挺怀念在上学的时候,每当有新朋友来,大家介绍的是这个人的本身特点:他是哪个系的?他会弹吉他?他口才一流?然后大家特别兴奋地接纳这个新朋友。但是,现在学校里好像“有用”的概念也开始普及。我的一个朋友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儿子送进贵族学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觉得那里的同学会对儿子将来“有用”。
如果感情也可以是一本存折的话,也许我们用“零存整取”的方式比较好J我们需要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将“有用”或者“没用”的感情小心地存起来,心里记得有这样一本存折需要特别地关照和呵护。这样当我们需要支取的时候,存折不至于“透支”——我们身边永远不缺朋友。
——所以,我坚持在写BLOG的最自私的理由,是在为自己,储——存——感——情。只不过这一次,我尤其幸运的是,有很多陌生的朋友,在和我一路同行,无以答谢,只有认真地写字,认真地和大家分享生活中美好和有时不太美好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