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好象是我前年为哪一期ILOOK写的编者话的题目,写的时候,就知道会招骂,老师从小就教育我们“做好事不留名”,连我妈都说,至于嘛,做点好事四处张扬。
那一次是因为我们ILOOK杂志参与了中国残疾人协会举行的慈善拍卖活动,我带着一大群女明星朋友,漂漂亮亮的,带着很多我的名牌客户们慷慨支持的最新最IN的名牌包以及首饰,到拍卖会上去拍卖。我还记得那一年的主题是帮助眼睛失明的孩子,还记得那天晚上去的人不仅有一颗善良的心(就算那些生意人捐款只是为了炒作或者风光吧,但是前提是他们确实真的拿出很多钱帮那些孩子!),衣着也各个光鲜;还记得我的好朋友小陶虹完全放下了明星的架子,拿着装满现金慈善券的小筐,象卖花姑娘一样,在满场的“兜售”,结果她真的是那个晚上卖得最多慈善现金券的明星,最后,我们这一桌女孩子拿出自己的钱包,包了她的小筐剩下的所有券。
(拍卖会现场除了拍卖,主办方还准备了很多慈善现金券,100元一张,鼓励来宾当时就买,现场收到的全部款马上就成为那一年的捐赠款。)
从那一年开始,ILOOK每年参与残疾人的这项活动,其实不是我们搞的活动,我们仅仅是帮忙添把火,现场也看不到ILOOK的任何LOGO,除了我写过那样一篇卷首语,也没人知道我们在做这事。如果有能力去帮助别人,古人早说了“助人为乐”——是真的挺开心的。
所以,当我们想呼吁更多的人来帮助那些幼小的,贫穷的,伤残的,有着各种难解的困难的人时,我们需要拿起喇叭。为什么慈善不可以成一种时尚呢?只要能呼吁到更多的人,尤其是更多有能力的人,来帮助那些需要大家帮助的人,我觉的形式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跟我妈说,雷锋叔叔做的好事凭个人能力就可以达到,帮人家修个车,铺个路什么的;现在我们要做的好事个人能力不够啊,那些耳聋的孩子需要助听器,一副助听器就要2000元;那些眼睛不好的孩子最好可以换眼球,而让他们重见光明的代价是几万元;那些边远山区的孩子想要读书,就得建学校啊,那得盖房子和请老师啊!
当然,我们依然还是需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而事实上,帮助别人是体现自己价值的一个重要方式,你真的会快乐的。
看了“相惜”以及“苏三的姐”的留言了,我觉的你们俩说的其实不矛盾。生活是一个球,从这一面看,我们要天天做面膜,天天换衣服,做个很女人的女人很好啊!;从那一面看,我们要尽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就算自私一点想吧,帮助别人会让自己高兴,会让自己有资本和朋友说“我资助了20个穷孩子上了大学!”(确实比买了20个LV包牛掰!);更何况,我们这一路,有的是也需要别人帮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