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日历,一个比一个好 Big Date Evolution

(2015-08-11 13:54:05)
标签:

大日历

bigdate

朗格

als

亨利慕时

大日历,一个比一个好 <wbr>Big <wbr>Date <wbr>Evolution

 

《万表世界》发起的手表量化测评系统,推广过程还算顺利。也遇到过很多质疑,这其中最尖刻的,莫过于“手表是很主观的东西,不能拿量化来评价。”其实这种质疑不能算是对量化测评的质疑。因为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量化测评无非是一个快速审视手表的工具,利用量化测评,消费者可以迅速、准确和相对全面地了解某一个产品。而主观评价,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不全面不准确性,这种个人色彩和不准确性,倒也是消费的动力。实践表明,把量化测评和主观评价结合,可以让消费更加智慧。

 

当然,量化测评目前还是大众版,我说过,这相当于照相机里的“P”档。不是所有爱好者的曝光水平都能超过P档的,即使是资深的器材发烧友。想让你的摄影水平超过P档,不是简简单单地拒绝P档,而是要看看你要的跟P档有什么差异。

 

量化测评不是没有专业版,只是现在还不是推出的时候。

前一段时间发布了一个朗格跟格拉苏蒂的PK,其中关于大日历,作为大众版的测评体系,给朗格和格拉苏蒂的大日历相同的分数。但是如果哪天专业版出来,就能够看出细微的差异。而这些差异,说老实话,即便是主张主观评价的老鸟,也未必能发现。

很多品牌都有大日历大日历,一个比一个好 <wbr>Big <wbr>Date <wbr>Evolution


在此不一一列举。(A.LANGE)在1994年发起了大日历(large date)技术的复兴。那不是全新的主意。早在1932年,瑞士表厂索维(Sovil)用他的方型的年历模型掀起了一阵风波。这个年历模型有两个盘,一个盘负责十位数,另一个负责各位数。通过这种方法,日历的显示可以做得更大,更容易读。1934年,海芙提亚(Helvetia)推出了更简单的模式。随后是弥莫(Mimo)在1939年推出的弥莫表(Mimometer)。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中期,机芯制造商维纳斯(Venus)也卷入了开发更先进的日历显示大潮。

朗格的优势没有保持许久。很快,业界的其他人都认识到了大日历作为一个复杂功能其实是多么的实用。

所有的简单日历款手表都受精度的限制。拜托奥古斯都的名利场,按照这个年历,最长的一段日期显示是92天,即从7月1日到9月30日。下一天,表上显示的是31日,其结果是,10月1日不见了。这显然是乱套的。手动调整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同样的问题也可以出现在与日期相关的月份显示上。只有非常规律的显示(如每月只有30天)才不会出问题。

大日历显示大概有3种显示方式大日历,一个比一个好 <wbr>Big <wbr>Date <wbr>Evolution

大日历,一个比一个好 <wbr>Big <wbr>Date <wbr>Evolution

上图:朗格的大日历几个组成个位和十位的数字盘不在一个平面上。所以“2”比“5”高一些。这个高度差被一个立柱遮挡。

两位数分别显示X2和两位数同时显示X1。朗格、格拉苏蒂、积家和宝珀的大日历就是这种用两个盘显示十位和个位日历的设计。以Lange 1腕表为例,该腕表采用一个印有数字123的十字形数字盘做十位数字和一个印有09的环形数字盘做个位的组合方式来显示日期。我们知道一个月至多有31天,因此十字盘显示十位和环形盘显示个位可以组成11011202130这三组数字和数字31来显示一个月的每一天,这样就解决了显示的问题。有些大日历的窗口有个中央窗框,这是为了遮挡十位数字片与个位数字片的高度差。【格拉苏蒂(G.O.)的大日历因为两个日历片是平的,所以无需中央窗框。看起来更简洁漂亮。】大日历,一个比一个好 <wbr>Big <wbr>Date <wbr>Evolution

上图:格拉苏蒂的大日历,个位和十位的数字片是平的。这是更好的大日历。

 

2012 日内瓦展芝柏推出的 Vintage 1945大日历月相腕表的大日历结构稍有变异。该腕表的大日历机构采用了双盘对向叠加而不是并列设计,其位于上层的个位数盘采用了透明材质,位于下面的十位盘使用了金属材料。两盘尺寸相同,对向叠加在一起组合成日历显示。

以上采用两片组合显示的大日历,会出现十位数排空的现象,也会意外出现39这样的显示。大日历需要进化。

 

亨利慕时的大日历优势明显大日历,一个比一个好 <wbr>Big <wbr>Date <wbr>Evolution
                           上图:亨利慕时的大日历不但高大,而且不会出现以往大日历意外出现的“39号”

亨利慕时(H.Moser)在它的万年历是使用了一种独特的大日历,用两个完全重叠的圆盘显示日历其中一个盘约一半日历数字,剩下的有另外一个盘显示。因为原来写满31个日期的盘只写一半数字(实际上是17个数字),可以想象每个数字占用的高度几乎扩大了一倍。这种设计不会出现前几种设计中常现的十位数出现空白或者为0的现象。亨利慕时实现了真正的日历,而空间占用上没有超过芝柏表那种双盘设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