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一词为什么容易脏?
(2008-07-01 18:54:06)
标签:
性感艺术展男人装杂谈 |
分类: 关系论 |
“性感”是汉语中极富有意味的一个词,它分开时就是名词和动词的构成,“性”与“感”两字均语义清晰,合在一起则成为一个具有暧昧指向的名词,性别无特定归属。如果反向组合,就成为“感性”,这个词就几乎是献给女性的美丽礼物了。
“性感”一词差不多是舶来品,中国的古文里鲜见。大概是最初进来的时候身子没坐正,看起来姿势一直有问题,后来看客观察的眼神也出现了问题,问题之严重,连鲁迅先生也不得不愤然说出类似“看到半袖,就想到整个胳膊,看到整个胳膊就想到下半身”的话来。
“性感”在西方人之间的信号从来都是清晨窗户里透进来的阳光,不暧昧、不含混,但更海纳百川。2006年我在伯克利大学学习财经新闻报道,来自《经济学人》的资深记者安德烈·克鲁司给大家授课。他经常用的口头禅就是“sexy”(性感),说起某某文章值得看,他就会说文章很“性感”,座中美国女生并未打喷嚏。后来我才理解在美国人眼里,“性感”早已脱离了身体,而演化成激荡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动力,于是,说文章性感也等同于说文章很厉害。
中外在语义上的差异之大还是令人生发探究的念头。在国人对“性感”的毫无定规的阐释里,有一条信息是交叉的,就是将性感与身体的瓜葛,美国人则可以分解开。中式旗袍的剪裁暴露端倪:衣领多呈弧形左右对称,以婉约方式表现女性颈部柔软;而两个高大的开衩,主要为了行动方便,顺便展示了女性修长的双腿,但恰恰是隐约之间的闪现,反倒凸显了旗袍的妖娆。中国人的审美特点归到节点上,就是表面上“紧”,内心“骚”。如果说西人用服装来丰富自己的欲望的话,中国人则是用来遮蔽甚至消解欲望。
时尚行业在中国兴盛,最重要的意义是人们对时装产生了兴趣,并借助购买时装表达自己的态度,并逐渐认识到时装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控制和展示自己的身体。
西人对身体的理解多是透明的,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身体教育。当中国的家长们还在小心躲避孩子们关于性器官的发问时,西人则以公开展览的人体雕塑分享着人类审美的结果——对肌肉、骨骼的迷恋,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废墟上到处散见艺术家们创作的几十万件不同类型的人体雕刻。
《男人装》自创办以来,始终在小心翼翼探索国人对身体的理解,并给予公众展示其思想下的产物——影像的或文字的。“中国式性感艺术展”集纳了社会各界对“性感”的诠释,具有一定程度上集成的意思,在根本上此次艺术展不过是对身体教养的呼吁。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